中秋特辑:也许我们不愿意回家,与自己的团圆,是一个人的中秋!

关注
此帖为播客帖,点击升级到最新版本可播放音频

一杯酒,一轮月,一次对“团圆”的重新定义。这期在中秋夜录制的特别节目,言午与你聊聊那些“不愿回家”的真实理由——不是不爱,而是太清楚回家意味着能量透支的表演。

时间戳亮点:

04:39 言午自述:去年中秋退票前夜的心理挣扎

08:35 “节日限定人设”:回家前在心里彩排对话的INFJ

12:03 情绪树洞变垃圾桶:家庭中的共情负担

18:14 那场失败的深度交流:想聊工作却被父亲打断的夜晚

25:08 四个替代性团圆仪式,送给不回家的你

35:20 新企划预告:“红色电话亭”——你的线上情绪容器

核心知识点:

- 不回家≠不孝:是清醒的自我守护,对真实自我的忠诚

- INFJ的节日困境:高共情成为情绪劳动,被迫扮演“懂事孩子”

- 替代性团圆仪式:写信、与月亮碰杯、专注小事、只聊琐事的电话

- 真正的团圆,是与自己内心达成和解

🎙️ 红色电话亭·线上试运营开启

现在起,前往小红书【喝醉点的话】,在“红色电话亭”系列笔记评论区:

- 留下你的“来电”(任何想说但无处说的话)

- 主播言午将亲自“回电”(文字/语音回应)

- 匿名故事可能成为未来节目素材

这里没有评判,只有倾听。让每一次“来电”,都成为一次温暖的释放。

互动提问:

这个中秋,你选择回家还是留下?

哪一刻让你觉得“不回家”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使用红色电话亭,最想说出哪句憋在心里的话?

---

无论你在哪里,手中的酒和天上的月都在见证:团圆,可以有千万种形态。

欢迎来小红书找到我们,留下你的“来电”。干杯,下期再聊点真的。

步行街主干道家庭中秋怎么过
阅读 3748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perfectlove

亮了(166)
查看回复(2)
回复

中国的家长就觉得孩子永远要听自己的话

discusser-avatar

奈何桥下的一道光线

亮了(109)
查看回复(3)
回复

中国的爸妈可能不太会跟孩子有什么交流的技巧,说话都是比较直接的,有时候就不太中听

discusser-avatar

与颜絮镜

亮了(49)
查看回复(3)
回复

现在我也不太想回家,回家就是催婚相亲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