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深度解析:持续进化,奥斯汀-里夫斯的升级秘密

关注

赛季的第一个月份行将结束。如果联盟有最快进步球员榜单的话,奥斯汀-里夫斯一定名列前茅。

周一对阵国王生涯最高的51分11篮板9助攻,周二背靠背对阵开拓者,又是41分4篮板5助攻,周四对阵森林狼,28分16助攻,压哨绝杀——身边没有东契奇,没有詹姆斯,甚至没有马库斯-斯玛特。

赛季至今五场比赛,里夫斯场均34.2分5.6篮板10.0助攻。没有一场比赛低于26分,真实命中率68.7%。

在生涯五年一步一个台阶的刷新人们认知的情况下,本赛季的里夫斯好像又进化了——而且这一次的“进化”幅度非常之大。

我给大家翻译翻译这个“进化”具体是怎么个进化法?


“进化表现”:巨幅增产增效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里夫斯生涯的进攻五项要素。

常见的数据项就不解释了。“PSA”代表包含了罚球和犯规倒数罚球的百次出手得分——可以理解成类似于更精准的“真实命中率”,是一个代表得分效率的数据。(带背景颜色的数字代表此数据超过同位置球员的百分比)

我们可以看到——里夫斯生涯一直是一名得分【效率】出众甚至可以说顶级的球员——而此前阻碍他“升档”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这里的表现形式是Usage(回合占有率)一直只是后卫中上游的水平。包括AST%(助攻率)也不是特别突出)

这是此前外界评论一直说里夫斯是一个更偏副攻/副控、中产高效球员(最早的说法是低产高效)的原因。

但这个赛季。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甚至可以说:里夫斯彻底颠覆了此前所有人对他的底层认知。

虽然样本量很小,但里夫斯在这五场比赛中爆发出惊人的主攻增产能力——反映在数据上,首先,是他的使用率暴涨10%。

这个差值与格兰姆斯、布里奇斯爆发赛季的增长幅度相等。但要知道里夫斯原本就是一个中等产量的球员。

格兰姆斯和布里奇斯只是从低产跃升中产,但里夫斯则是直接从中产跃升到高产——更别提里夫斯还有16%的助攻率暴涨。(而格兰姆斯和布里奇斯的助攻率几乎无变化)

这所代表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联盟的确有很多“给足球权就能拿20分”的球员,但是可不是每个人给足球权都能成为合格的【持球大核】

而真正能与里夫斯这五场比赛爆发进行比较的——是湖人一直以来为小里制定的目标:杰伦-布伦森。

从独行侠到尼克斯的巅峰赛季,布伦森的回合占有率提升了10%,同时助攻率也上涨了8-9%。

🔺布伦森生涯五要素。

杰伦-布伦森是这个联盟中毋庸置疑的顶级持球核心。而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五场比赛,小里所爆发出的,正是“持球大核心”级别的主攻能力。

当然,由于湖人现在全靠里夫斯一人,防守针对会更容易做——今天森林狼守沉退+全场紧逼被里夫斯打穿也像是一声给全联盟鸣响的警钟——接下来卢卡缺席的比赛,我们恐怕会看到更多像开拓者下半场一样的提前包夹或者对手用其他激进的防守方式去让里夫斯接不到球/逼里夫斯出球。

而且卢卡和勒布朗也终将陆续回归——里夫斯后续数据会出现滑落,这恐怕很难避免。

但这五场比赛,依然是一个“证据”——它提醒我们里夫斯的真正“底色”与“潜力”是什么,以及他现在已经有多适应NBA了。


插叙一段:里夫斯的底色是什么?

人们最早对里夫斯底色的理解是“有无球兼备双能卫”——这是源于里夫斯生源前期与威少、勒布朗、施罗德、拉塞尔搭档时所展现的比赛形态。

但这个休赛期,在我看过一些里夫斯大学、高中的比赛后,我对里夫斯的“底色”已经有了新概念:他和布伦森一样,都是“持球大核”或者说“得分/组织全能型核心后卫”底色的球员。(这点我休赛期在微博上有提到过)

布伦森、里夫斯,他们的持球能力和主攻技能,其实都不是“进联盟之后才练出来”的——他们早在高中、大学时就是持球核心、就在像现在一样打球了:

🔺上图布伦森,下图里夫斯。可以看到他们甚至连大学数据都很接近。

去搜索里夫斯和布伦森大学甚至更早的集锦,你能很清晰的看到他们现在的打球风格以及技术特点在当时就已经呈现出来了。

当今的篮球运动员通常从很小就开始训练。除了一些接触篮球非常晚的孩子,大部分球员在18-20岁进入联盟前就已经有了10年以上的篮球训练(甚至可能非常专业)——虽然我们说篮球“练就有用”,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构造以及大脑都是不同的,10年的训练时间,其实已经足够球员完成基本的“分化”——直白点说,如果你练了十年以上都和持球核心、组织进攻这些高级词汇不沾边,那么进联盟后练出这些的概率也是极小的。

(这一段是我休赛期在写拉拉维亚时写的,当时还举例了伦纳德和普理查德——其实很多我们曾认为是“练出来”的球员,他们的建模其实很早就形成了,后续只是在此基础上进化而已)

而像布伦森和里夫斯——他们就是“持球核心底子”很好的球员。

之所以生涯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形态,一部分是由于环境,一部分是由于NBA的对抗强度和运动能力在另一个级别,他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身体素质(对抗及运动表现)以及技术完成度(对抗下的上篮/抛投/持球三分命中率),才能去更好的适配NBA的强度和NBA的风格,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技术。

更准确的说,这是一种“转化”,而不是一种“转变”。

而对于这些“技术流”球员来说,一旦身体和技能完全适应了NBA的强度,他们通常就会有一个很稳定的表现,直到身体由于年龄/伤病再度衰退。

这是他们和那种只是“偶尔爆种两场”的球员的本质区别。

(在被问到51分是否为自己的最高得分纪录,里夫斯表示:“高中我曾经拿过73分。”)


“进化”从哪些方面体现?

还是先来看数据对比:

本赛季场均挡拆持球得分16.0——联盟第三。每回合得分1.31,效率也高的恐怖;(数据截至第四场)

而在上赛季,里夫斯场均挡拆持球得分只有5.6分,每回合得分1.00分——是一个正常场均20+有无球兼备后卫的数据,和希罗、拉文、欧文、普尔们类似。

而现在,他则和东契奇、SGA、布伦森们坐一桌(桌上还有同样这段时间爆发的贾马尔穆雷)。

再看突破:

本赛季场均突破17.0次,联盟第六,持平布伦森,突破得分率——是不真实的92.6%。(数据截至第四场)

这五场,里夫斯场均在内线得到13.2分,联盟第十二,同样持平布伦森,高于莫兰特。

对比上赛季——上赛季的里夫斯场均10.6次突破,得分率65.4%;场均内线得分6.9分。

虽然这些数据存在小样本下的失真。但我们还是需要意识到一些事情——比如,我们之前在定义里夫斯时是不是搞错了其中的一些因果关系?

到底里夫斯是因为能力不够(数据表现一般),所以球权拉不上去。还是因为没给足球权,所以显得数据一般?

即便是小样本下的爆发,挡拆持球这样的标准“主攻技能”和突破这样与身体/持球能力有强相关的数据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两项数据,不是能够轻易增产的。

里夫斯不是什么默默无闻突然一鸣惊人的球员——此前四年的生涯里,联盟各队都对里夫斯的打法/能力/习惯有了一定了解。这种情况下实现这两项数据的大幅增产——你可以形容为“进化”,也可以说之前里夫斯的潜力被所有人都低估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通过比赛分析,更具体地弄明白里夫斯这个赛季的“进化”具体体现在场上哪些技术环节?


“进化”具体体现在场上哪些技术环节?

到这里我们文章才算正式进入主题。虽然或许所有人都低估了里夫斯的潜力,但里夫斯的个人技术层面每个赛季也在不断提高——这点一直观看他比赛的球迷应该有目共睹。

里夫斯究竟通过哪些技术上的完善做到了以上那些内容?

先听听球员和教练自己怎么说:

“他现在的身体状态真不错,现在真的非常强壮,他的爆发力和运动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显然他这个夏天花了很多时间来打磨自己的身体。”——来自JJ雷迪克训练营时的采访。

“感觉不错,助理教练Greg St. Jean已经两次告诉我,说我看起来动作很快,这可能是我仅有的两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所以,我感觉真的很好,但我更高兴的是能再次和这些家伙一起打篮球。”——来自季前赛时里夫斯的采访。

从季前赛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里夫斯的改变——因为教练和球员不会无缘无故“自吹自擂”。

季前赛,小里似乎的确变得更快了一些、一些动作显得更干脆、更迅捷了:

不过季前赛毕竟是天赋级别和强度比较低的比赛,所以当时我选择了继续观察,不想过度反应。

但现在,当我们看到这种改变实打实的转化到了常规赛中,并且让里夫斯的比赛取得了进步——那我们就可以来说道说道了:

在我看来,小里本赛季展现“进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点:

1、更好的身体状态/运动表现;

2、技术细节上的优化/学习;

3、艾顿作为挡拆搭档带来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以比赛回合举例,先看第一条。


更好的身体状态/运动表现

如果你真的关注过奥斯汀-里夫斯的比赛,你会知道他一直是一个运球娴熟、精通各种变向技巧、善于在突破时改变路线的球员。

但我想说,这是他能力的体现,也是他“局限性”的体现。

什么样的球员需要频繁的在一次一对一突破中使用两次、甚至更多次变向呢?(这个“一对一”的加入,是为了将韦德和吉诺比利、SGA这些为了应对协防会做很多变向的球员区分开)

答案是:那些身体素质不足以迅速摆脱上线防守的球员。

一个很好、大家也很熟悉的例子是凯里-欧文。

欧文是历史上最华丽、最娴熟的变向运球大师。但变向运球其实是他为了弥补自身不足开发出的技能——欧文不是莫兰特或者罗斯那种可以一个变向甚至一个加速进去暴扣的球员——所以,他需要更多变向去完成回合。

这造就了篮球历史上最华丽的比赛风格之一。但也导致了欧文作为被公认技术最娴熟的球员,却始终无法将得分产量提升到顶级(当然欧文还有他不爱造犯规、倾向于高难度终结的原因)。

里夫斯此前的比赛和他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但这个赛季的前几场,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镜头:

里夫斯实际上没有利用艾顿的掩护,而是把艾顿的掩护作为“幌子”——一个推球加速,就将爱德华兹甩在了身后——然后in&out假传运球,再衔接短步突然起手一个单手高打板,挑战戈贝尔护框成功。

里夫斯最后的终结方式很精彩。但更吸引我的是他第一步的推球加速。

我们继续看。

这次突里德更为明显。

休赛期,里夫斯就说过:

“他们(森林狼)总会进行1到5号位的无限换防。这让他们能够保持在我们身前,让我们打1对1。我认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需要更有效率,但这轮系列赛我没有做到。但人就是能从这种境遇中学习,然后向前看”。

这次面对里德的换防,里夫斯展现了他“反省”后努力训练取得的进步——没有多余的动作,虚晃一下假装给艾顿立马下球突破,里德没有跟上他的第一步,让里夫斯突进来后里德就不好操作了——他得起跳封盖,但他跳,就会有被里夫斯用假动作晃的风险。

(这个回合艾顿在篮下的掩护也很好)

又是一个里夫斯单打突里德的回合——是里夫斯变快了还是里德变慢了?反正他没能跟住里夫斯。

继续往下看。

对阵国王的比赛,以快速著称的施罗德全场紧逼里夫斯——但这反倒让他自己成为了破绽。

里夫斯一个变向炸球加速,施罗德被卡在了侧后方,一路猛追都没能回位,里夫斯吸引护框球员,助攻艾顿空中接力。

里夫斯借掩护,一个左手推球加速,蒙克被远远甩开,里夫斯面对护框球员再次用高难度的单手托球高打板终结。

更明显能感觉到里夫斯速度提升的回合——弧顶单挑施罗德,非常精准的把握住了施罗德双脚上步的时机,挖步蹬地瞬间从正面摆脱,面对小萨的护框直接挑战上篮命中。

转换中再次一个推球加速就把蒙克过掉。(艾顿在禁区的定点掩护也给了很大的帮助,但前提是里夫斯能够瞬间摆脱上线防守形成突破)

换一场比赛:

走掩护另一侧,第一步瞬间摆脱上线防守,直接正面突入中路,迎着瀚森的封盖上篮。

单挑阿夫迪亚。炸球加速直接面对面过,突进禁区分球递交八村三分命中。

在这些回合里,里夫斯打得和我们过去印象中的“里夫斯”有些不同——他更简洁了,同时能更频繁、更有效地从上线摆脱,以一种更锋利的姿态直接从最具威胁的区域突入,得分/迫使对手改变阵型。(而不是绕来绕去投一个对方能接受的中距离)

他开始用一些对手绝对无法接受的方式得分。我认为这是一个得分手开始产生一些质变的预兆。


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对抗能力和核心力量的提升。

还是先看对阵开拓者:

小里借助挡拆过掉卡马拉后,面对护框的克林根,主动找对抗,在自己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让克林根失去了起跳空间,左手高打板命中。

这个回合更明显——小里在挡拆后面对克林根,竟然直接加速撞飞了219cm的对手抛投命中。

对阵森林狼这场也有镜头:

小里点飞面前的麦克丹尼尔斯,香农从侧翼补过来,直接从侧面撞上里夫斯——小特伦斯-香农是体重102kg的年轻强壮侧翼,但里夫斯的核心力量非常好,并未因这一撞失去平衡,反而稳稳地抬手抛射打进2+1。

第二节末在快攻中对上康利——康利虽老,但曾作为灰熊、狼队两支铁血防守强队的首发,素以强硬著称——可这个回合,和里夫斯一个对抗,直接从罚球线退到篮下。而且里夫斯还没有失去平衡,又马上迎着补防麦丹的长臂滞空,打进高难度后仰两分。

我认为这几个回合,已经能让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里夫斯身体状态的变化了。

同时,不仅是速度和对抗变强了——里夫斯在一些有助于达到相同目的技巧上也有提升。


技术细节上的优化/学习

我首先想说的,是我观察到里夫斯辅助手对抗技巧的提升。

过去,里夫斯一直是一名擅长急停跳投、也擅长在行进过程中去制造犯规的球员——我唯一一点觉得里夫斯还有所欠缺的,就是他在进攻时打得有些“太干净”了:

以下是两年前的一些例子。

里夫斯从弧顶手递手切入——对方在行将进入油漆区时贴了上来。但里夫斯——我们看他的动作,他是躲着防守上这个篮的,等于自己把投篮难度提高了。最后抛投不中。

这个回合也很典型。里夫斯接球突破——有一个很明显的辅助手和对方躯干接触的“机会”——但他什么都没做,选择了一个转身从防守身侧过,虚晃,投篮。

非常漂亮,但是,我们上面说了这种回合既是能力,也是局限——他的投篮难度是很高的。

哪怕是上赛季,里夫斯都有一些这个问题——这个回合单挑西卡。变向晃动的节奏很漂亮,但是最后突进去一个很好的2+1机会没打成。为什么?

有机会用辅助手的时候选择躲着走了。我们想想这个回合换成SGA他会怎么打?

然后来看这个赛季:

对阵森林狼,转换中变相炸球找对抗,辅助手非常隐蔽的动作,扛开里德且自己不失去平衡,中投得分。

最明显的一个回合:

小里单打兰德尔,兰德尔一直以蛮牛般的体型著称,但这个回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里变向后有一个非常隐蔽的辅助手发力——扛开了兰德尔中投命中。

还有对开拓者。

更隐蔽的一个回合——镜头角度我们甚至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很显然,以卡马拉的身体控制,这个回合里夫斯如果没做点什么,只凭急停卡马拉是不会飞出去这么远的。

加速第一步过第一个人,突进油漆区后,辅助手隐蔽动作+更好的核心力量扛开第二个人,虚晃,再起抛投——一套下来行云流水。

辅助手创造空间。这种技巧严格意义上当然有进攻犯规的嫌疑,但现在大部分的顶级进攻球员都已经掌握了用辅助手隐蔽动作创造进攻空间的技巧——SGA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外网有多名博主分析过SGA这一技巧)

对于里夫斯这样缺乏身体绝对天赋的球员来说,掌握一些更“狡猾”的技巧时非常必要的。

现在,从很多个回合中,我会感觉——小里打球越来越像一个身体素质降级般的sga了——我相信他是研究过SGA的一些技巧的。


再来看看投篮。

“里夫斯并不是一名很好的三分射手。”上赛季的一些文字中我曾有类似这样的表达。

除了生涯履历上三分命中率不够稳定、产量不够高之外,促使我做出这一判断的一个原因是里夫斯虽然有很好的手型和射程,但是三分出手速度并不算快。

来看一些他过去的三分投篮:

这是里夫斯两年前的投篮。

我特意选取了一个非空位和一个空位回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里夫斯,投篮时习惯比较低的沉球,时间足够的话,他也会把屈膝做得很低——出手速度不快,同时整个身体在投篮时是略微前倾的,重心比较靠前,平衡不是非常完美。

上个赛季,里夫斯针对投篮做出了一些调整,我们能看出他投篮的一些变化:

他不再做那么深的屈膝和沉球了。因此出手速度明显加快。

同时身体重心也更加垂直,球是“往上投出去去的”而不是“往前投出去的”,弧度也更好了一些。

我认为这是上赛季里夫斯投篮“进化”的最主要原因。再来看看他的持球投:

我特意选取了两个和下面比较相似的回合用以待会对比。

可以看到,上赛季,里夫斯的持球三分已经比较流畅了,逐渐有出色持球投射手的雏形。

再来看本赛季:

大家也能看出点什么吧。

里夫斯在这种高压防守下的三分投篮出手明显更快了——上赛季他已经不慢,但还是有“二段式”的明显特征:先举球,然后跟随做得很到位。

但这个赛季,他的投篮开始有点“一段式”的感觉——我并非投篮专家,只能说说我的感觉:

手部的整体举球、拨球都更快,不再追求跟随动作做完整——一点就收,这些是一段式的标志性动作。而力传导方面,他以前的力传导要靠腰过渡一下,但现在是库里那种脚跟不着地,脚下一点就能起的感觉。

再看一个今天的:

接球后已经不怎么沉球了(以前会沉到腰部以下),手上一搓球,立刻就起,非常快。

在我看来,里夫斯本赛季的三分投篮技术绝对是进化了的。也许现在主攻压力太大、体能不足影响了手感,在数据上体现的不明显,但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

而且他每年都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投篮,并且取得进展——这种悟性、学习能力是非常恐怖的——我会因为这一点而额外高看他一眼。


再然后,抛投。

抛投技术的细节我了解的比较少,这方面我看动作说不太出个所以然,就不不懂装懂了——评论区有看了文章更懂的小伙伴可以聊一聊。

我只放个数据吧:

本赛季截至目前,里夫斯中近距离出手频率31%,超过联盟71%同位置球员;中近距离命中率74%——联盟第一。

官网细分数据:本赛季抛投10中8,命中率80%。

特雷杨、布伦森、东契奇都非常擅长抛投,我们见识过这项技术是如何将身体素质平庸得后卫变得非凡。现在,谁是下一个?

聊完了技术,最后也要聊一聊“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艾顿作为挡拆搭档带来的提升。

是的,新赛季里夫斯的出色表现和艾顿脱不开关系。

直接列数据最直观:

当中锋是艾顿时,无论其他人是谁,里夫斯本赛季带领的湖人百回合120.5分,有效命中率58.9%,失误率17.6%;

而当中锋是海斯时,里夫斯带队百回合就只有114.3分了,有效命中率55%,失误率暴增到21.4%。

早在赛季第一场赛后,我就在wb聊过艾顿比海斯更适合搭档里夫斯。

小里本赛季的个人主攻虽然进步卓然,但是他其实是不太擅长在密集协防下喂空中接力和击地传球的——艾顿能打更多短挡拆、短下顺,一方面更方便小里出球,等于帮小里承担了一部分开发难度,能帮小里节省一些体能;另一方面艾顿在中距离和篮下有持续性的防守牵制力,这也更有利与小里在中近距离进行快速博弈和中路二打一。

我们直接来看比赛回合吧:

对阵国王,对方中锋、侧翼协防、领防球员注意力都在里夫斯身上,尤其侧翼施罗德试图“关门”不让里夫斯突进去,怎么办?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击地分艾顿。问题解决了。对手留出这么大的空间,反而让里夫斯的任务变简单了——但换成海斯,这个回合面对底线协防就大概率无法终结。

对面继续三人合围里夫斯——那就继续分艾顿,让他在中近距离甜点位手拿把攥的抛投。

艾顿为里夫斯设置Re-screen。小萨守平延误(Flat)注意力都在小里身上,怎么办?

还是找角度,一个击地给艾顿,问题就解决了。

打森林狼这场也很典型:

森林狼这场的防守策略就是领防缠、戈贝尔护框、侧翼/底角利用湖人射手不足的问题非常激进的协防(看康利位置),形成对里夫斯的全方位“包裹”——怎么解决?还是看艾顿。

戈贝尔完全离开艾顿沉退,里夫斯侧面有迪温琴佐紧追不好急停跳投,但艾顿也能完成“中距离军训戈贝尔”的战术目的。

这两个回合也是一样。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大家都诟病艾顿终结方式偏软,喜欢躲着打、不喜欢强硬的往内线杀。但这在对上戈贝尔的时候反倒成了优点:

戈贝尔就像一座防御塔,有一个“攻击范围”,而且距离越远伤害越低——“你不进来我就不管你”;

而艾顿本身就偏好躲着打,他不喜欢去挑战护框,手感又非常好,你不卡他下盘让他失去平衡,他真能进——戈贝尔前面不过来,最后来呼扇那一下,凭艾顿的身高和天赋,还真不好干扰。

上赛季安可老师在聊东契奇的时候提到过一个形容“东契奇将中锋作为‘义肢’使用,以传球连接形成2打1”——里夫斯虽然没有卢卡那么好的传球,但是由于艾顿的特性,两人的特点能很好的融合——我现在也越来越有一些回合里夫斯在把艾顿当成一个是自身延伸的武器使用的感觉了。

或者用个更中式的词汇来形容:“如臂使指”。

里夫斯为艾顿创造很多机会,反过来艾顿的外拆和他在整个中近距离的威胁也在很多回合为里夫斯创造机会(上面一些回合我们已经看到了)。

“DA(艾顿)真的很擅长观察防持球者的防守球员的动作。不管对面的防挡拆策略是侧重于强侧、弱侧、还是守区域防守,他都在为奥斯汀(里夫斯)努力创造机会。”——早在季前赛,雷迪克就已经给我们透露过艾顿和里夫斯之间的交流了。


总结

我不确定这些年的NBA还有没有比奥斯汀-里夫斯更加励志的故事。

从阿肯色农场小子,到如今冉冉升起的湖人新星、球队领袖——五个赛季以来,里夫斯任劳任怨地不断地转换定位以适应不同的阵容,不断在各种身份间切换,但无论教练让他去做什么,最终他总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我们一度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里夫斯的上限。但如今他却证明给我们看——那只是他在压抑着自己的全部潜能。

而究竟是他拥有这样的潜能更可贵,还是他拥有这样的潜能,却还愿意服从教练的一切安排、做一切有助赢球的小事更可贵?我很难做出选择。

我只知道一件事:拥有奥斯汀-里夫斯,湖人真是捡到宝了。


感谢你耐心读完文章,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和推荐,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陈深的十日谈

篮球场Skip称里夫斯在关键时刻比詹姆斯靠谱
阅读 6651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水果曼巴

亮了(293)
查看回复(6)
回复

新赛季明显出看出突破脚步快了,以前我评价里夫斯打球很有“分寸感”,在他身体允许的极限范围内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能保持很不错的效率,但你让他打一些他身体素质不允许的超巨干拔硬突类的硬解球,他的效率会急速下滑但他几乎很少这么大所以我说他有分寸感。新赛季明年身体素质比以前更好了,也解锁了更多新动作新打法。

discusser-avatar

我是谁麽

亮了(115)
查看回复(2)
回复

以积极性和聪慧占据轮换角色,到季后赛对阵掘金大放异彩成为球队第三人,到现在进化到持球大核心,里弗斯真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年年都有进步和惊喜的家伙

GIF
discusser-avatar

Nizzy7

亮了(116)
查看回复(3)
回复
库库的baby有些啥秘密的,不就是罚球吗?给我这罚球我也能场均5个杨翰森分收起

你还是滚去打分贴和娱乐贴吧,人家分析半天你就一句罚,感觉像没开智/quality/70/ignore-error/1"/>

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