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生鲜电商当分拣员:每天3万步,1品3毛钱 | Vol.55

header
关注
此帖为播客帖,点击升级到最新版本可播放音频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你准备在家做一顿饭,于是便打开了手机上的生鲜电商页面,挑选好食材后,又临时决定添加一些零食,和一桶4.5升的大桶矿泉水。就在支付的一瞬间,页面上“30分钟送达”的字样非常醒目,这让你非常安心,确信自己能够在半小时之内获得这些食物。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30分钟送达”的便利服务背后,是外卖员和分拣员的竭力奔跑。尤其是对于分拣员来说,“奔跑”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在你下单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双脚必须跑起来,在狭窄逼仄的货架之间闪转腾挪,帮助顾客挑选商品。即使提着一桶9公斤的矿泉水,也丝毫不会降低他们奔跑的速度。

每天三万步、十二小时工作、一品三毛钱,九分钟一单。这就是在城市中我们无法看到的角落里,分拣员的现实生活。

本期食日谈的嘉宾何思齐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今年夏天他在京东七鲜做了一个月的分拣员,亲历了前置仓高压体系下的劳动节奏。那是一个看似普通、实则高压的世界:入职前要做“心理测评”;上班时被PDA实时倒计时;主管在监控屏幕前催促,哪怕多耽误一分钟也要被点名批评;出错会被罚钱,或者像小学生一样被迫“手抄打包规范”。

此外,每天上千个塑料袋、冰袋的消耗,冻库的低温和超市前场的嘈杂,也都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在那一个月里,何思齐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算法化的劳动”——人只是系统延伸出来的肉身,被时间、数据和效率一点点榨干。这份看不见的劳动,支撑着我们逐渐习以为常的“30分钟送达”。算法要求分拣员像机器一样高效,可人毕竟不是机器,那些工作中压抑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只能由他们自己默默承受。有人因为社保留下,有人默默离开。

当便利成为常态,我们是否还看见那些生活在倒计时里的人?这期节目,我们聊聊在生鲜电商“30分钟送达”的背后,是怎样一群人在支撑着整个系统运转;也讨论在“算法化”的分拣体系里,人的身体与尊严如何成为效率的一部分。

分拣员正在用塑料袋快速打包挑选好的商品。

分拣员的打包工具(推车、pda、打印机)

分拣员PDA画面,红色的“超时”令人有点焦虑

分拣员某天完成的拣单量

分拣员要攀高找货

在卫生间门口泡的冰袋(用来放到冻品里)

本期嘉宾

何思齐:长期关注劳动者权益的社会工作者。跑过外卖,做过分拣。目前为自媒体人,致力于为劳动者发声,让被忽视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本期主播

玉阳,食通社编辑,最近在思考塑料与人类之间的有毒关系。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

时间轴

00:28生鲜分拣员是谁?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他们的故事?

01:27入职经历:误打误撞从理货员变成分拣员,入职还要做“心理测评”,一切都比想象中严苛

04:40高强度的日常:每天3万步、12–14小时、9分钟一单、一品3毛……在这样的统计背后,是分拣员每天在仓库和冻库间的奔跑

18:33压力与惩罚:主管实时监控屏幕、催单、点名;出错则可能被罚钱或被迫“手抄打包规范”

26:22每天上千个塑料袋与冰袋的浪费——便利生活背后的环境成本

29:57分拣员同事故事:麻利能干的24岁分拣员妈妈、不服管的年轻00后暑期工、疲于奔命的“单王”

34:11人与系统的矛盾:前场与后场互相甩锅、吵架不断,劳动分层下的矛盾被算法掩盖

43:12社保与身份:分拣员能在城市扎根吗?

49:06从消费者视角看劳动:投诉、补单与共情的失联

56:35当我们远离菜市场,我们获得什么,失去什么?

100个喂养我们的人

是谁,在用他们的双手、智慧和生命,支撑着我们的一日三餐?他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挑战与憧憬、困惑与希望?

你碗中的米饭,盘里的蔬菜,手机里下单的每一份餐食,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现实世界。为了触摸这个世界的真实脉络,食通社的播客食日谈开启了系列节目——“100个喂养我们的人”。通过追随100位从业者的鲜活经历,绘制出一个关于“食”与“农”的职业图谱,呈现食物背后最真实的生命经验。

供图:何思齐

音乐:岜农

策划:玉阳

编辑:玉阳

制作:晓晶

版式:小树

阅读 1493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我厂总是陪跑

亮了(28)
查看回复(1)
回复

刚刚刷到一个教授说风凉话年轻人那么辛苦工资三千已经足够了

GIF
discusser-avatar

hupu_e92603911f7b980e

亮了(16)
查看回复(1)
回复

这个配送的活是真不好做,也可能我本职工作是老师没有从事过什么体力工作。之前朋友做过多多买菜这种配送业务,体验过一天。凌晨四点大车就到仓库,卸货以后全部上货架,然后分拣员就开始分拣每个面包车的订单,一个面包车一个板子,一群人把所有分完大概六点半七点了,配送师傅也来了,配送师傅根据手机订单开始装车,先看订单,然后在板上找事先分拣好的货,由远及近开始装,把最远的装最里面,还要把货叠好,因为师傅为了多赚点钱,每个车都会装的很满,数量不对还要满仓库找,找不到就没法装下一单,扔车上还要叠放好,尽可能节省空间。塑料包装的装完再去果蔬生鲜冻品区,把单子打出来,拿个塑料袋一袋一袋找东西装袋,再把单子塞进去,装好车八点半,开始出发,根据 app 一家一家送。小区还好,基本都是送到门口便利店或者快递站,但更多地方是村里的便利店或者家里,路很窄,很多地方开不进去,只能找地方停车然后抱着东西走进去。夏天,早上 30 多度,人都快麻了,不熟悉路线真的会跑到崩溃。所有订单要十一点前送完。一个站点 2.5 元,一件货 1 毛 2。一个师傅早上大概要送50 家800件货,送货师傅一早上收入 200~250 之间,分拣阿姨不清楚多少钱。怎么说呢,从分拣到送货体验一次,中午吃了饭回家直接睡到了天黑,整个人累懵了,过了两个多月回想起来,还是不会想再来一次,整个过程节奏非常快,要核对货的名字,数量,再加上很多小路,搬货送货,在路边稍微停一下后面就会有车一直按喇叭催,只能说这个钱赚的非常不容易。那天我是赚了 220,然后有点庆幸自己还能当个老师在办公室瘫着吹空调。

discusser-avatar

生椰雪碧

亮了(16)
查看回复(1)
回复
韩帝天战我国的快递快拣行业,全球领先收起

也是顶级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