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电讯报名记:媒体没有针对贝林厄姆,这事本来没什么了不得
虎扑11月18日讯 《每日电讯报》著名记者马特-劳就英格兰中场贝林厄姆在对阵阿尔巴尼亚中被换下场的事件发表了评论,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复杂。
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刷手机,我很难预料到贝林厄姆会因为英格兰队以相对轻松的方式战胜阿尔巴尼亚而引发如此大的关注。
因为年假,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温布利现场报道英格兰的最后几场世预赛,而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家里半看比赛半刷社交媒体。电视镜头并未捕捉到贝林厄姆有任何争议性动作,据我所知,他在进球后庆祝,并在被换下场时向摩根-罗杰斯送上祝福。因此,当我周一早上看到关于阿尔巴尼亚比赛的报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感到有些意外。
这很有趣,表明通过电视观看比赛和在球场现场观看是多么不同。显然,镜头没有捕捉到贝林厄姆在即将被换下时略显不满的表情。
如果我在现场,我一定会向主教练图赫尔提问,而令人惊讶的是,图赫尔似乎通过一些强烈言论在无意中加剧了围绕贝林厄姆的风波,即便他本人似乎也不完全确定事情的经过。
同样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贝林厄姆或任何其他英格兰球员带着大大的微笑下场,舆论反应会怎样。球员理应希望留在场上,无论是否为了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
而报道图赫尔的评论,并不意味着媒体在猎巫或刻意制造话题。从外部视角来看,将整个国家媒体归为一类去批评,像伊恩-赖特那样的表述显然有些不公平。赖特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他常常很专业,但当电视评论员用“他们”来指代整个媒体群体时,总会让人觉得不够精确。
如果赖特或其他知名评论员对我的报道有异议,我更希望他们直接点名,而不是笼统地说“媒体”或“他们”。我们都有能力为自己辩护。公众和媒体内部意见不同。有些对贝林厄姆的极端看法被误认为是整个媒体的共识,这显然是不对的,也不公平。
《每日电讯报》关于所谓“贝林厄姆风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图赫尔的评论以及他对中场球员激情引导的需求上。同时,贝林厄姆在赛后评分中获得了最高评价。
实际上,没有针对贝林厄姆的“集体运动”。周二早晨,只有一家报纸将头条放在贝林厄姆身上,这是他们的选择,但也证明了不存在媒体集体攻击球员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如果英格兰明年夏天征战世界杯,图赫尔不使用贝林厄姆才是完全疯狂的决定。但无论是德国教练还是球员本人,都不会在意我的看法。贝林厄姆曾多次证明自己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球队。只有自信并意识到自身能力的球员,才能像他这样在场上挺身而出。
对于文字媒体来说,贝林厄姆不与记者交谈有些令人沮丧,他在电视媒体面前非常健谈。我和许多人一样,非常希望能与他坐下来聊上半小时。
这或许也让一些队友觉得有些烦,他们需要履行媒体义务,却看到对贝林厄姆似乎有不同规则。但说实话,谁会在意呢?我完全不会因为这个改变对贝林厄姆的专业评价。
像其他记者一样,我也尝试过与贝林厄姆周围的人建立联系,但收效甚微。作为一个46岁的成年人,我可以接受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与我交流,这并不会困扰我。
我与贝林厄姆唯一一次真正的接触是在卡塔尔世界杯,他和一名通讯团队成员走进英格兰媒体区,在飞镖板旁停留。我向他挑战进行一局比赛,伯明翰城(他)对阿斯顿维拉(我)。他接受了挑战,和往常一样,我的球队获胜。
在一次英格兰新闻发布会结束时,我向他开了句玩笑:“Up the Villa”,他似乎也乐于接受。或许他觉得我有些傻,但当时的气氛完全是善意的调侃。
下次英格兰队在三月份比赛时,我将回到新闻席,届时的观感必然与在沙发上半看比赛时有所不同。几乎可以确定,贝林厄姆仍将成为舆论焦点,激发各种观点。我个人最大的抱怨只是:他支持的球队不对。
来源:每日电讯报
托马斯马赛回旋侧空翻
其实很多媒体已经知道拿贝林制造话题就是流量密码了,一有风吹草动就是给你开编

Luka107
且不说是不是真爱装,明明跟队友一起庆祝了,在赛后发布会上被每日邮报首席记者造谣根本没去跟队友庆祝。明明换下时正常走下去跟教练拍手致意被造谣因为被换下跟主教练闹脾气。我第一次见支持造谣的,造谣你肯定是因为你有问题。又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推定

虎扑JR1165647073
你不看文章评论啥啊,这文章都说了贝林这场表现最好,表现最好被换下也没装啊?装啥了?场下不接受额外的媒体采访、球迷想签字合照基本上有求必应,不能你觉得人家帅就觉得贝林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