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预赛小结:这四年,我们排除了哪些错误选项?

renzhenheader
关注

【前言】

中国男足的世界杯预选赛之旅在三声哨响后终于正式结束。“终于”一词很严谨的没有打引号。对于球迷,除了“出线仅剩理论可能”的家常便饭,这次还增加了不敌越南的“开年钜献”,连“荣誉之战”的底裤也输没了,再多一场可能也没办法看下去了。对于球员和管理层,走入没有球迷的足球场和面对过多球迷的网络战场不知哪个更需要勇气;旅途劳顿,隔离政策,规划抨击,“冯巩”对话,保护性接应,都是难以处理的棘手舆情。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结果,感谢不得不感谢的球迷,这四年就这么过去了。休整片刻,再展望2026,或是2030,又或是……

硬要从前段时间各方短视频和长文中找到什么价值的话,那么冯潇霆分享的日本足球反思故事确实值得中国足球学习和参考。三人行尚有吾师,百家之言或能制夷。本篇文章希望用一人一笔(键盘)一机位,“客观冷静地分析探讨”这次十二强赛我们遇到的问题。

【不敌越南负于阿曼,我们打算怎么赢球?】

如果说0:2不敌日本后,熟悉的进军世界杯只剩理论可能是所有中国足球迷的“哀”,那对阵越南的惨痛失利成为很多人决心不再关注男足,“心死”的理由。对阵比自己弱的对手稳稳发挥,全力争胜;对阵比自身强的对手敢于亮剑,勇于挑战对手,这是12强赛的底线。面对FIFA排名第98的越南,国足(排名75)贡献了一场从场面到结果的全方位失利。大年初一和1:3的比分无情地刺痛着球迷的神经,但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比赛本身的问题。越南的反击招招致命,但在场地的另一端,我们完全没有找到进攻的方法。大部分的时间中国队都掌握着控球的优势,但皮球在后场漫无目的的传导,有效的进攻寥寥无几。全场比赛中国队射正5次,获得角球3次,都仅仅比对手多出一次。球权在对手30米区域发展比例仅有28.9%,完全看不出是一支比对手更强的球队在落后时奋力反扑时的表现。


(图:中国队不敌越南队比赛中队员间的传球关联图)

通过上图中分析队员之间的传球联系我们可以看出,与现实观感相符,四名后卫在后场的互相安全传接是中国队在早早落后之后给出的解决方案。从左传到右,再从右回到左,这样的传递对于领先后退守的越南队来说堪称喜闻乐见。这并不是后卫们的一厢情愿,两名后腰吴曦和徐新都不具备破解对手中场压迫(参考与两名中卫之间虚弱的直接联系)和梳理进攻(参考向两个翼侧转移的缺失和与进攻队员的孱弱连接)的能力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名进攻球员完全被孤立在了进攻体系(如果有的话)之外。

最后一场比赛对阵阿曼,国足打出了本届赛事第四场没有射正的比赛。李霄鹏在延续了对阵沙特表现良好的阵容基础上,排出了诡异的中场四重奏。这样的配置不但没有解决进攻梳理的问题,反而连最基本的反击速度都丧失殆尽。四名中场各自为战,落后之后,徐新甚至被推倒左边锋的位置上去了,很难想象这是赛前计划的一部分。


(图:中国队负于阿曼队比赛中队员间的半场传球关联图)

重金打造的联赛,高薪聘请了归化,缘何至此?

“中场四重奏”这个词汇对于中国足球熟悉又陌生。陌生的原因不言而喻,这样的理念和中国足球很难画上等号。之所以熟悉,是因为2018-2019赛季的北京国安在施密特的带领下,确实以“四中场”体系踢出了赏心悦目的传控足球。以张稀哲,朴成,池忠国等中场主力领衔的国内球员班底屡有亮眼发挥,并与球队在赛季末重夺足协杯冠军。但在国家队中,他们却没有办法延续在俱乐部高光表现,因为国家队缺少了国安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图:北京国安联赛第29轮 传球关联图,数据来源创冰DATA)

奥古斯托是国安阵中当仁不让的绝对核心,巴西国脚在这场比赛中贡献144脚传球,个人控球时间接近7分半。中超在疫情前集齐一众声名显赫的外援,奥古斯托只是其中一员。俱乐部在洲际级别比赛的成绩持续向好,国内对于足球的热情也逐渐水涨船高,但国家队的水平和战绩并没有与预期相符的提升。如今回看,高水平外援的引入无疑提升了中超比赛的整体水平,但中超球队所有关键位置都被外援占据,所有球队都围绕外援制定打法并建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球员的“去特点”化,和同质化。当失去“奥古斯托”们,“比埃拉”们,“奥斯卡”们,我们的球员没有办法站出来成为弹钢琴的人。

联赛繁荣与国家足球水平提升看似有着很直接的联系,但一批青年才俊的集中涌现才是充分条件。“崇明岛一期”的领军人员武磊,张琳芃,颜骏凌等人仍然是国足的主要力量,但身后已无二期踪影。谁又能够竞争过重金请来的外援呢?中超急功近利的金元模式绕开了以往足球发展的既定模式(俱乐部的成功反哺青训,从而实现稳定的运营模式)让联赛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在潮水退去后,留下现在的重重困局,而再次无缘世界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归化曾经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如果能够归化像奥古斯托这样级别的核心队员相信会对国足战术体系有更大的帮助。碍于各种规则阻碍,最终成行的洛国富阿兰不是最紧缺的中场核心又与武磊位置重叠,侯永永李可等人伤病缠身,费南多这样态度不坚定者更不用说。归化球员没有能够给国家队带来实际的帮助,反而让履历不足,战绩不能服众的李铁的用人决定成为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我们的对手:日本,阿曼,和越南】

这样的比较已经是亡羊补牢,因为日本队已经甩下我们太远了。田中碧作为国家队的新人在登场后就能在中场起到很好的串联作用。23岁的新人为J联赛川崎前锋出场近100次,日本队独特的风格也让这样的即插即用成为可能。而在阵容不整的情况下,日本队仅靠伊东纯也的个人突破就几乎击溃中国队了。

(图:日本队在与中国队比赛中的传球关联图)

更现实一些的比较对象是在FIFA排名中即将反超我们的阿曼。西亚球队打法明确,在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时依靠前场的速度伺机反击,并不过于拖泥带水。另外,阿曼独树一帜的角球战术设计也在12强赛尝到了不少甜头。对阵越南次回合阿曼通过角球破门1:0带走三分;对阵中国的首回合也是利用角球扳平比分;在首回合对阵越南的比赛中阿曼更是通过角球直接破门,仅仅是通过角球就帮助阿曼队在系列赛拿到了8个积分。

再看越南队,意识到自身在身体素质上的差距,主教练朴恒绪从青年队一路带到成年国家队,树立阮光海为核心,并设计了配套的打法。另一方面,在与众多对手相比实力仍然处在下风的越南队对远射有非常系统的训练。在对阵中国时,越南队以一脚世界波扩大胜果,在对阵阿曼时也是依靠远射造成对手脱手补射得分。越南在认清进攻端缺少手段,苦练远射,并发展成常备的进攻手段。

(越南队不敌日本和不敌沙特射门分布,在比赛中越南球员经常在刁钻的角度起脚,且射门通常具备一定质量)

相比较下,中国队在进攻端的泛善可陈是显而易见的。10场预选赛4场零射正,中国国家队需要在战术上做“减法”。追求现代足球的控球和压迫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针对适龄队员的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建立在球员特点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的设计符合中国球员能力的战术体系。

【结语】

从上次出线到如今,20年过去了。这四年,我们看到了金元潮水退去后的足球产业危机,也看到了急功近利的归化乱局。但这不能证明忽视联赛,废除归化才是足球之道。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经营,职业化的本土联赛,和有针对性,理性的归化选择。如果说我们真正排除了哪一个错误选项,那就是足球的发展单位不应该是4年。当针对每一次世界杯预选赛的4年计划悉数徒劳,或许这次我们需要耐心去做比4年更长久的规划。


特别鸣谢:亚足联(数据来源),创冰DATA(数据来源)


阅读 17993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逍遥的飞

亮了(410)
查看回复(15)
回复

如果我们每次输球以后,都是万年不变的抓青训这种片汤话,那么我们永远都只会把正确答案排除在外。这一届世预赛,说句实话应该是职业化以来困难最大的一次,当然有些困难是客观的,有些困难则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自找的。因为疫情管控,国足第一次全程没有主场,而且每次比赛结束后都要回来封闭21天,这是最大的困难。主场对于一支球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批评国足之前,其实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国足在“名义主场”,更确切地说是中立场,是1胜3平1负,仅比上一届的2胜2平1负,少了2分。除了主场缺失,还有一点那就是热身赛的缺失,自从2019年东亚杯以后,国足在2020年没有一场有质量的热身赛(与国内俱乐部的那些比赛的质量,不用我多说了吧)。在12强赛开始前,也就40强赛最后一场打叙利亚稍微有一点强度,当然考虑到赛前两队都已经顺利出线,所以这个比赛的强度也只能用有点来形容!从国家队层面,没有主场,没有热身赛,这个就已经够难受的了。我们再继续看,文中楼主提到了我们重金打造的联赛的事情。其实我能理解楼主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引出联赛太强只是强在外援这一点上,对国内球员没有帮助。当然这一点也不可否认,但是除了这一点呢?我们再仔细看,20年因为疫情因素,联赛缩水1/3,足协杯缩水。21年同样因为疫情,联赛缩水,足协杯无国足球员参赛。除此之外,亚冠,这个目前国内大多数球员能参加到的亚洲范围内质量最高的比赛,也因为疫情,所有国足球员都没有参赛。也就是说,所谓的重金打造的联赛,因为疫情,让国足球员失去了大量的比赛机会。当然,前面提到的还姑且可以算客观原因,那么下面提到的,那就是足协自作自受的主观原因了。如果说20年,联赛只是缩水,但是赛程安排相对合理,比赛质量还有所保障。那么到了21年,因为40强赛,12强赛,频繁的隔离,导致联赛缩水不说,赛程也支离破碎。更重要的是,在已经因为隔离导致联赛时间被压缩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足协还要机械的按比赛前20天开始集训,这进一步导致联赛时间被压缩,最后制造出了荒唐的,在7-8月份的南方高温天气下,3天1赛的赛程。这样的荒唐赛程,直接导致联赛观赏性大幅度下降不说,更重要的是这也进一步导致国足球员的竞技状态呈现断崖式下跌。因为在南方高温天气下,为了应付3天1赛,所有的比赛节奏都大幅度下降。这也导致当国足在12强赛一开始,根本找不到比赛节奏,和澳大利亚,日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而这样的状态,一直到第五轮,第六轮才有所改善。可那个时候,国足前面已经挖了大坑,早已经无力回天!事实上,如果说足协,已经国足教练组能自信一些,在因为每次隔离已经相当于集训了21天的前提下,缩短后续比赛前的集训时间(由20天缩短到6-7天),那么完全可以顺利的,合理的比赛间隔下安排完30轮联赛,这样球员在12强赛中也可以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应战。虽然巨大的实力差距,仍无法使其出线,但再多拿4-5分,排名再提升1位,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分析这些,我觉得才更有意义,也更容易快速改善提升,而不是一味地拿着青训这样的片汤话,扯来扯去也改变不了。

discusser-avatar

马刺物语

亮了(51)
查看回复(1)
回复

排除了所有正确选项👑😤👍

discusser-avatar

我是你刚哥666

亮了(42)
查看回复(1)
回复
逍遥的飞如果我们每次输球以后,都是万年不变的抓青训这种片汤话,那么我们永远都只会把正确答案排除在外。这一届世预赛,说句实话应该是职业化以来困难最大的一次,当然有些困难是客观的,有些困难则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自找的。因为疫情管控,国足第一次全程没有主场,而且每次比赛结束后都要回来封闭21天,这是最大的困难。主场对于一支球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批评国足之前,其实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国足在“名义主场”,更确切地说是中立场,是1胜3平1负,仅比上一届的2胜2平1负,少了2分。除了主场缺失,还有一点那就是热身赛的缺失,自从2019年东亚杯以后,国足在2020年没有一场有质量的热身赛(与国内俱乐部的那些比赛的质量,不用我多说了吧)。在12强赛开始前,也就40强赛最后一场打叙利亚稍微有一点强度,当然考虑到赛前两队都已经顺利出线,所以这个比赛的强度也只能用有点来形容!从国家队层面,没有主场,没有热身赛,这个就已经够难受的了。我们再继续看,文中楼主提到了我们重金打造的联赛的事情。其实我能理解楼主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引出联赛太强只是强在外援这一点上,对国内球员没有帮助。当然这一点也不可否认,但是除了这一点呢?我们再仔细看,20年因为疫情因素,联赛缩水1/3,足协杯缩水。21年同样因为疫情,联赛缩水,足协杯无国足球员参赛。除此之外,亚冠,这个目前国内大多数球员能参加到的亚洲范围内质量最高的比赛,也因为疫情,所有国足球员都没有参赛。也就是说,所谓的重金打造的联赛,因为疫情,让国足球员失去了大量的比赛机会。当然,前面提到的还姑且可以算客观原因,那么下面提到的,那就是足协自作自受的主观原因了。如果说20年,联赛只是缩水,但是赛程安排相对合理,比赛质量还有所保障。那么到了21年,因为40强赛,12强赛,频繁的隔离,导致联赛缩水不说,赛程也支离破碎。更重要的是,在已经因为隔离导致联赛时间被压缩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足协还要机械的按比赛前20天开始集训,这进一步导致联赛时间被压缩,最后制造出了荒唐的,在7-8月份的南方高温天气下,3天1赛的赛程。这样的荒唐赛程,直接导致联赛观赏性大幅度下降不说,更重要的是这也进一步导致国足球员的竞技状态呈现断崖式下跌。因为在南方高温天气下,为了应付3天1赛,所有的比赛节奏都大幅度下降。这也导致当国足在12强赛一开始,根本找不到比赛节奏,和澳大利亚,日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而这样的状态,一直到第五轮,第六轮才有所改善。可那个时候,国足前面已经挖了大坑,早已经无力回天!事实上,如果说足协,已经国足教练组能自信一些,在因为每次隔离已经相当于集训了21天的前提下,缩短后续比赛前的集训时间(由20天缩短到6-7天),那么完全可以顺利的,合理的比赛间隔下安排完30轮联赛,这样球员在12强赛中也可以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应战。虽然巨大的实力差距,仍无法使其出线,但再多拿4-5分,排名再提升1位,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分析这些,我觉得才更有意义,也更容易快速改善提升,而不是一味地拿着青训这样的片汤话,扯来扯去也改变不了。收起

抓青训都是大面的口号,你这个才是分析了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