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成年人的励志,跟中二不一样——深度总结丹佛掘金22-23赛季
此文原作者:Simonsui,资深球迷,由于常年在国外,无法注册虎扑账号,由本人代发。
个人觉得,文章深度和水平,都高于很多专业球评人和自媒体账号!
文章略长,但是真正的掘金球迷绝对不可错过的好文!
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因为随着2023年NBA季后赛的深入,丹佛掘金队似乎越来越获得大家的关注。而在这个大家都在惊呼这支球队好强,约基奇天神下凡,穆雷无所不能的时候,我没有看到有任何博主或者视频主对整个事情的全貌有完整的分析(大概可能之前大家都没怎么看过丹佛掘金的球吧)。我作为一个看丹佛掘金比赛好几年的球迷,有一些跟大家都不太一样的角度,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建队
在谈论所有的逻辑之前,让我们先从事实出发。在丹佛掘金整个球队史上,今年之前从来没有进过总决赛,在整个NBA的范围内也是最惨的那一批。对于最近十年的观察来看,丹佛掘金在自由市场和交易市场中同样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一批。具体的表现是,只要有别的球队出到相同的薪金,自由球员从来不会选择加入丹佛,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格兰特的出走活塞,以及从来无法在自由市场上签下普遍认为高质量的定薪球员。当自由球员加入丹佛掘金的时候,总是会拿到比外面市场更高的薪金,比如杰夫格林拿了好几个底薪,加入丹佛可以拿到五百万,老米尔萨普能拿到千万年薪。唯一的例外是今年的布朗,但是根据布朗的说法,他首先看中的是掘金队许诺的位置,其次他好像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报价。最后丹佛掘金从来不会在交易市场上做出打劫式的交易(这里不考虑后续的发展,只考虑交易的当时的价值)。我相信有人可能会提到巴顿的交易,这件事情我可以在后面解释。
我个人认为,上面的一切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作为理工科(尤其是程序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寻找很多异常现象共同的原因。就好比当家里的电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都不能工作的时候,大概率不是因为他们都坏了,而几乎一定是因为家里停电这个共同的原因。在NBA从业的每个人,包括球员,教练,经理,老板,裁判以及高层,很难想象他们会不喜欢篮球。而对于每一个在美国喜欢篮球的人,很难想象他们会没有自己喜欢的NBA球队。丹佛掘金作为一个历史贫瘠的球队,几乎不会在任何人的心里形成特权。虽然这件事情不会在做决定的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当其他条件都一样,或者需要在一瞬间做出判断的时候,它还是可以在概率上起到不小的影影响。
那各位,试想一下当你在2K游戏中,控制了一支这样的球队的时候,你要怎么去争取冠军呢?
我认为,当你看到了球队的历史的时候,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
1.不要放弃
2.正视前提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你到了生意场上,你发现你要跟富二代们一起竞争,你要怎么办呢?你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你也不能无视条件就跟别人硬拼,别人砸钱你也砸钱。聪明的坚持,才是成年人的励志。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我们首先要看看大家都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
我认为目前联盟在考虑球员价值的时候,进攻是远远大于防守的。我想把NBA的球员进攻属性先粗略的分成两种:破防和效率。破防是指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有多少能力创造出空间,效率是指当这名球员有空间的时候,有多少概率能转化成得分。那球员可以大约分为以下四类:
1.高破防高效率: 明星球员
2.高破防低效率,效率不太低的叫二线球星,效率太低的年轻的叫未来之星,年长的叫球队毒瘤
3.低破防高效率:射手或者吃饼
4.低破防低效率:如果不是防守专家,那就是低质量球员
在自由市场上,各队对于破防的价值普遍认为是在效率之上的,毕竟能创造机会的球员是稀缺品。如果我们看近些年比较成功的流量球队,建队方式普遍是这样:
1.首先选一个超级明星球员,在高破防高效率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提升效率或者提升产量。因为流量球队的吸引力比较大,可以选到最好的第一球星。
2.其次再选一个明星球员。双核保证了火力的覆盖。
3.然后如果能组成三巨头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能就补充高质量3D球员。
4.内线选一个黑粗硬,能吃饼能护框,最好能投三分。当然这个点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便宜。
5.流量球队可以优先选择底薪老将,性价比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丹佛掘金要怎么才能跟这些流量球队抗衡呢?如果你仿效流量球队的建队方式,凭借选秀中运气很好选中的一位超级球星,那在各个环节都只能退而求其次。事实上你看近些年达拉斯独行侠,波特兰开拓者,新泽西篮网,洛杉矶快船等好些球队都在试图复制这些建队模式,结果都不太理想。而丹佛掘金很幸运,丹佛掘金选到了约基奇。首先约基奇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球员,这个不太一样其实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这个联盟还是有不少不太一样的球员,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不太如意,比如恩比德,西蒙斯,唐斯,威少,追梦格林等等等等。有时候我看着网络上对他们口诛笔伐,我觉得其实也不太公平,这个事情也后面再具体写。但是约基奇跟他们相比,有一个最不同的点,就是约基奇有自己对篮球的理解。约基奇从头到尾最坚信的篮球理念就是,篮球比赛中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信任队友的,不管是第一个球还是最后一个球。这个信念是跟主流篮球理念相悖的。主流篮球理念是超级明星球员就是要打明星球。所以当丹佛掘金队拿到成绩之前,主流当然都是认为这种方式行不通,约基奇只是一个数据刷子而已。理性客观的分析,这种说法算是通过过去好多年成功失败的案例,得出一个符合历史的结论,相对来说算一个懂球的结论。但是想要成为历史级别的球星,是需要改变一些NBA的成见的。乔丹能打破只有超级中锋带队才能获得成功的成见,库里能打破靠三分的球队在季后赛走不远的成见,他们都被认为是改变NBA历史的球星。一个总冠军可以算是一次证明,但是整个NBA历史上确实有些夺冠概率相对比较低的球队,靠着运气拿到一年总冠军。而想要真正意义上证明你的监球理念是绝对行得通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总冠军。对此我表示乐观,因为约基奇篮球理念的根基是科学,是概率论。当然想要成功只靠理念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执行,从经理到教练到球员的执行。
核心理念:除约基奇之外,我们要签下全联盟效率最高的球员,破防能力可以一点都没有。这样做的好处除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约基奇全联盟独一无二的破防光环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关键球员在丹佛掘金的使用价值跟大市场的评估价值完全脱钩。贾马尔穆雷的顶薪和小波特的顶薪,在市场上绝对不会有任何其他球队给出,戈登在交易到丹佛之前,作为弱队核心和低效单打手,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在慢慢变成毒瘤。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完全交给概率论,约基奇在场上负责把球送到有半步优势(指防守队员距离半步以外,进攻队员可以直接选择投篮实破或者寻找更大空档)的队友,队友进行高效进攻。这种建队理念是对进攻效率的极端压榨。比如经常有人会问约基奇的中投那么准为什么现在不投了。那是因为中投准只是相对其他人的中投,相对于他自己的篮下或者抛投或者队友们的空位三分球,真实命中率是偏低的。同样的道理,为什么现在军训约基奇的情况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在不丢篮板的情况下,军训约基奇的真实命中率没有办法超过掘金队的平均真实命中率。在这种情况下,打得越多输得越快。在总决赛G1中,阿德巴约的中投全都被放掉,原因也是一样。按照丹佛掘金平均的真实命中率,如果阿德巴约出手一百次得到100分,那热火队毫无获胜的可能性。
所以逻辑变得极其简单,我的进攻效率只要能超过你的当家球星,你就毫无胜算。那既然我的建队效率本身就是选择了效率最高的球员,再算上你的球星破防过程中的体能消耗,从概率的角度上说,这支丹佛掘金理论上就是不可战胜的。当然对于任何一个球队来说,夺冠都是小概率的事件,在季后赛开始前,赔率支持的夺冠概率最高的球队一般也不会高于20%。但是当我们看到场上的内容,看到每一个攻防回合的时候,你很难想到他们会在系列赛里输掉四场球的情况。
球员
在整个季后赛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说丹佛掘金队每个球员都多么多么强。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如果这些球员真的有普世意义上的强,在工资帽的作用下,把这些球员组到一起是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队伍的。我在这一部分,想重点讨论一下每个人的弱点,而丹佛掘金队又是怎样用严密的逻辑把这些影响球员身价的硬伤堵住,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每个人的优点(这些优点相对奇怪,在大部分其他的队伍都是用不上的),在整体上组成一个难以被战胜的队伍。
约基奇
进攻端由于五号位的天生劣势,很难撑住产量。防守端由于横移能力欠缺,护框效果由于不受裁判待见难以正常保持高水准。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讨论约基奇的高效,但是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说内线球员和外线球员比效率不太公平。但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内线打发的球员每次得分,需要有更多的身体接触,通常来说会导致内线打法很难提升产量,或者说在提升产量的时候,效率会成倍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内线身材的球员选择了更多的外线打法,虽然效率有所下降但是可以把产量撑住。于是就有了球队需要你得40分的时候,你只能高效得25分的说法。通常来说,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当核心球员不能提升产量,剩下的出手分给其他角色球员,用更低的效率进行投篮的时候,球队的整体效率会低于球星自己降低一些效率并且提升产量。但是这个前提在这一支丹佛掘金队并不适用。当约基奇在场上分配球权的时候,他能够保证在他的光环影响下,体系内的每个球员都可以用非常高的效率进行进攻。所以当我们看丹佛掘金的进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所有球员看成是一个4+X的体系。体系内的进攻效率有所保证,出手数也有所保证。每场比赛根据不同的防守,有时候约基奇出手多一些,有时候是戈登或者小波特出手更多,而约基奇可以完全不出手。这里的X指的是穆雷,他可以融入体系打Joker ball,也可以跳出体系之外自行主导进攻(原因后面讲)。在这种体系之下,你可以发现约基奇+戈登+小波特+波普四个人的出手数加起来每场比赛非常稳定,这四个人的整体效率也不仅很高,而且同样非常稳定。但是穆雷是整个体系中效率偏低的那一个,就是因为他在很多时候是要在体系之外打球的。所以对于约基奇来说,他更像一个傀儡师,所有的队友都是他手中的武器。他对所有的武器无比信任,所有的武器也已经完全融入他的身体。不管是约基奇自己还是其他的队友,没有人会计较今天是谁一直在出手而谁一次出手也没有,就好像格斗专家不会计较今天是右脚还是左拳击倒了对手。而比起像体系一样打球,更可怕的是精神上也在融为一体。当约基奇在场带领队友打球的时候,每个人的脑子好像都放在了家里一样。他们没有悲喜没有松紧没有一切精神属性,他们像一座精密机器的零件一样科学的运转。对湖人系列赛的某一场小波特发球犯了错误,在下一场的时候,小波特在发球之前约基奇捏了一下他的手,好像在提醒他,脑子要收收好。从此以后,小波特没有再犯错误,甚至在投进锁定胜局的三分球之后,面无表情,就像约基奇一直以来表现得一模一样。当你翻看约基奇的所有集锦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从来没有在打出精彩表现或者绝杀之后表现出任何的情绪,而这种冷酷,慢慢的传染给了所有的队友。
一直以来约基奇在防守端始终是被大众诟病的。哪怕在今年整个季后赛尤其是总决赛当中送出了相对不错的防守成绩,大量的篮球评论员始终认为约基奇的防守是软肋。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很难想象一个渴望胜利的球员会放弃防守放弃获胜的可能。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也从数据开始分析。
22-23年L2M(最后两分钟)裁判报告:
从2015年至今L2M裁判报告:
首先,我个人很相信裁判报告。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裁判报告是赛后仔细分析录像得到的结果,所以摒弃了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没有看清楚的情况;第二,由于裁判报告是不会影响比赛结果的,所以摒弃了主观上希望某队获胜导致的故意偏向的情况;第三,当然裁判报告也会有少量误判的情况,但是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误判的情况对每个球队应该是均等的。所以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五打八的情况对于丹佛掘金来说,是一个长期普遍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可能并不以对手是谁而有所改变。
2020年园区季后赛球员裁判受益/受害数据
对于约基奇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尤为糟糕。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园区季后赛似乎在告诉我们,约基奇可能是全联盟最不受裁判待见的球员。而这张图其实也充满了艺术。第一,约基奇在裁判身上的受益也不少,这样对手可以剪出一份集锦来说明约基奇从裁判的判罚中受益很多;第二,在约基奇身上多吹了很多的犯规,在这种情况下约基奇的上场时间会被大大压缩,当你上场时间很少的时候,误判的数量自然会变得更少;第三,当任何人不断的受到不公正的判罚的时候,球员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是球队的老大,整个球队的士气和战术的部署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就像我在开始的时候讲到的,如果想要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拿到最后的冠军,约基奇首先要认清现实,承认这就是我们在夺冠路上将要面对的困难,其次要想出对策,分析出在什么情况下会容易给裁判空间并且避免这些情况。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客观事实,分析约基奇在攻防两端(尤其是防守端)的选择就变得容易了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白,篮球比赛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只需要得分高于对手。而在同一场比赛当中,由于回合数是相同的,只需要本方的进攻效率高于对手的进攻效率即可。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讲,约基奇在场的时候,丹佛掘金队在进攻端面对任何防守都可以保证一个相对高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手不能始终用极端高效的进攻效率来终结,丹佛掘金队是可以拿下大部分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约基奇选择完全不防守来最小化由于犯规麻烦不能上场的风险,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虽然这看上去有些反常识。而正是这种反常识,给约基奇的名声以及某些荣誉的评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些所有的决定,都是以胜利以冠军为目标,从事实出发,通过缜密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理性结果。多说两句进攻端,在进攻端最容易造成犯规的情况是对手绕前的无球卡位。丹佛掘金对此设计了很多让约基奇在低位接球的战术,通过各种复杂的掩护和跑位,让约基奇不需要冒进攻犯规的风险就能在低位接到球,这也是最小化犯规风险所做的尝试。所以当大家都在惊讶丹佛掘金在整个季后赛几乎场场比赛都是五打八的情况下,毫不慌乱的拿下了几乎所有的比赛,却没有想过约基奇和整个球队长久以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所下的功夫。而纵观整个联盟,我敢保证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支球队,任何一个当家球星细致的准备过这种情况。
约基奇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摒弃了所有的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按照计算的结果来执行每个动作。所以你会发现他在场上不会有任何的庆祝动作,甚至在投出绝杀球甚至赢得总冠军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庆祝动作。大家好像都在说他不热爱篮球,但是我感觉还有一种解释可以解释这一切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学霸的想法。真正的学霸,他们快乐的来源更多的是解决之前没有见过的难题,他们会在钻研当中获取无尽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让他们振臂高呼,但是却能让他们乐此不疲。但是他们并不会因为考试获得了高分,或者获得了很高的名次得到任何的快感,反而可能会因为在考试当中做错不应该错的题目感到沮丧。当约基奇绝杀魔术的时候,他想的可能是为什么我们会跟对面打到最后一球,当他获得总冠军的时候,他想的更可能是为什么最后一场的进攻拉垮成这样。更让人担心的是,当下一次遇到类似重要的比赛,大概率不能再靠对手发挥不好的运气赢得比赛。
穆雷
进攻端几乎没有自主运球突破能力,面对包夹的出球能力远远达不到明星水准。防守端属于重型后卫,难以跟上速度比较快的后卫。
穆雷的进攻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系内的部分,另一部分是X的部分,我们分别来讲。当穆雷在进攻体系内的时候,他的缺点可以被完全的覆盖住。首先就算他不能够自主运球突破防守,由于约基奇的扎实掩护和手递手战术,穆雷在投射稳定,回球给约基奇合理(只需要选择回传约基奇或者自己进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很高的个人和团队进攻效率。其次由于约基奇在场上的威慑力,几乎没有球队会选择包夹穆雷,所以只要掘金大框架不拆,穆雷完全不需要考虑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弱点被掩盖的时候,穆雷有一些别的后卫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穆雷的体重很大,这提供了很重要的进攻可能性。穆雷可以在进攻端为约基奇进行扎实的掩护,或者在各种无球掩护中为队友提供极好的支持。这个特点极大的丰富了队伍的进攻可能性。由于丹佛掘金队的底层逻辑是要在对手所有的防守策略下保持进攻的高效和可持续性,所以进攻可能性就变成了命脉所在,而从这一点上来说,穆雷就是全联盟最适合丹佛掘金队的核心后卫,可能没有之一。
第二部分是X部分。这一部分是穆雷进攻效率低于其他主力球员的最主要原因。穆雷需要在约基奇下场的时候独自开发进攻。目前来看这一部分穆雷是有些吃力的。穆雷有一些背身单吃小后卫的能力,但是如果对面的防守者有更大的体型,穆雷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通过整个常规赛,最终的解决办法大约是穆雷运到二十四秒左右瞎扔一个,然后拼防守,尽量把衔接段的比赛打成零比零。而季后赛通过增长约基奇的上场时间,尽量掩盖穆雷独自开发进攻能力的不足。
防守端的穆雷采用的是相对中庸的防守策略。穆雷当然不能算防守悍将,但是作为大体型后卫,不论面对对面的后卫还是锋线,都能进行平均水平的防守。在某些以防守建队的球队,这些防守能力虽然不够,但是对于丹佛掘金来说绰绰有余,毕竟就算防守端有五个弱点,对面每次进攻也只能选择一个来打。而对于丹佛掘金的对手来说,攻击约基奇的优先级往往要远远高于攻击穆雷。
小波特
进攻端完全没有持球能力,当有防守队员近身的时候,对投射命中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防守端力量顶不住内线,脚步跟不住外线。
小波特这个球员我实在是太喜欢了。这个球员的存在,对于丹佛掘金队来说可以算是上天的礼物。至于有很多人诟病这个合同,我觉得这个事情也非常非常有趣,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丹佛掘金的三号位,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球员。首先,就像我最开始提到的,在半步优势的情况下效率联盟第一档,自主进攻可以一点也没有,这简直就是小波特进攻端的全貌。在防守端,我们的三四五号位任何一个人被攻击的时候,往外扑让对手进来,另外两个人一个补防一个抢板。当对手用这种进攻手段进攻的时候,进攻效率很难超过丹佛掘金,除非前场篮板被抢爆。而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当对面的后卫攻击约基奇的时候,小波特这个位置往往是需要跟对面的五号位抢篮板的。而由于小波特的身高臂长弹跳,他可以说是在丹佛掘金在三号位上的完美答案。至于今年季后赛小波特表现出的笼罩小后卫的能力,已经算是额外惊喜了。在丹佛掘金队的整体要求上来说,小波特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塔图姆或者杜兰特。因为如果单说空位三分命中率,小波特会超过这两个人,而小波特不具备的硬解能力,如果是塔图姆或者杜兰特不顾约基奇4+X体系进行硬解,进攻效率是要低于体系的。也就是说他们打得越多,丹佛掘金队的进攻效率将会下降的越多。然后我们来说说小波特这个合同。先说结论,我认为这个顶薪给的没有一点问题,因为这个顶薪买下的不仅仅是小波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买下了小波特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应该站在小波特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找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的内容假设就是拧螺丝。公司招你进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螺丝拧得又快又好,比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都强。但是,这个市面上所有的公司的类似岗位,想要晋升,你是需要学会看图纸的。但是你们公司不用。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自己去学一学看图纸,哪怕你们公司不要求也不希望你去学。这种情况下,公司要怎么留住你。当然是给你一份长期的,你在别处怎么也拿不到的合同,买断你的所有未来。从今天开始,这个公司就是你唯一的公司,会让你一直干到退休,你千万不要去在图纸上浪费时间,你只需要不断打磨你拧螺丝的能力,想办法能又快又好又持久。对于小波特来说也是一样。市面上的球员,想要拿顶薪,持球硬解能力是硬通货。如果小波特在丹佛拿到的不是顶薪,那么对于他来说,如果他是一个追求上进的球员,他一定会去练习持球硬解。而我们都知道小波特的身体有伤,如果在休赛期除了完成队伍的要求,还要自己去练习个人的追求,那么受伤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同时也很难兼顾球队对他的要求。而这一份顶薪,对于波特的意义就是,你在市面上绝不可能拿到比这更大的合同,而当你拿到这个合同,你可以放弃一切迎合别的球队的想法,把你的三分球练到最准,把你的体能练到第四节也能进球,把你的抗干扰练到更高的水准。至于持球,不会比会强,最好一点也不会。起码不会在比赛中想着我说不定也能持球单干,而用一些低效的进攻拉垮整个球队的生命线。而小波特自己琢磨琢磨,我比约基奇小四岁,当约基奇退役的时候,我拿最后一个大合同。就算我只会跟约基奇一起打球,我就拿完最后一个合同我就退役。所以我个人是很好奇哪个冤大头球队会在约基奇退役之后给小波特最后一份大合同的。
阿隆戈登
进攻端自主进攻效率极其低下,翻身跳投几乎是唯一会用的通用招数,但是效率属于全联盟最低的那一档。在加入丹佛掘金之前,阿隆戈登在进攻端是非常别扭的存在。不论是持球面框,接球投篮,上线策应,内线背身好像都会一点,但是不论哪一种都完全算不上精通。而对于丹佛掘金来说,阿隆戈登最宝贵的能力就是扣篮。对于两年以上的丹佛掘金球迷来说,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约基奇给米尔萨普或者巴顿的内线秒传,最终转化成了被盖或者投丢,而阿隆戈登的扣篮终结,极大的提升了丹佛掘金队的进攻效率和稳定性,在4+X系统中保证不会成为效率的短板。对于阿隆戈登来说,进攻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压制自己的低效终结欲望。这一点来说,由于小波特不会,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我们在常规赛的时候,有时候戈登会发生低效单打的情况。所幸的是,在整个季后赛当中,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但是其实这有一个例外,当戈登在篮下大打小的时候,可以保证很高的进攻效率。但是哪个对位大哪个对位小,有时候是需要打一次试一试的,而万一某些对位发现打不动的时候,阿隆戈登没有能力在时间所剩不多的时候用一次传球拆解防守。在这种情况下阿隆戈登只能翻身强投,但是只要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在一场比赛中反复出现,对于整个球队来说就是可以接受的。再者,对于阿隆戈登仅有的一点点上线策应能力,在整个季后赛当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穆约挡拆的时候,如果对手进行两边包夹,阿隆戈登的接应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后手,把二人配合变成了三人配合加两个底角射手,极大的丰富了进攻的可能性,保证了进攻效率面对任何策略的防守都不会下降,守住了丹佛掘金队的命脉。阿隆戈登在防守端的贡献是他被交易到丹佛掘金的主要原因。当丹佛掘金队想要竞争总冠军的时候,主要假想敌就是詹姆斯的湖人,小卡的快船,杜兰特的勇士和字母哥的雄鹿。对于这些球队,大体型的三四号位防守人是必不可少的。园区被湖人淘汰之后,本来希望格兰特能够留下,当事与愿违的时候,丹佛掘金的交易重点是就是一个比格兰特体型更大的四号位。而阿隆戈登就是被选中的答案。所以当今年的季后赛阿隆戈登在防守端交出完美答案的时候,只能说明长久以来制服组的努力得到了兑现,并没有任何意外的成分。
KCP/巴顿
KCP是一个典型的3D球员,几乎完全没有自主进攻能力。KCP是一个非常模板化的球员。这种球员几乎不需要描述,每个球迷对这种类型的球员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个人感觉由于后卫线上的明星球员比较多,相对来说锋线的3D更加抢手一些。而大家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是,我们是怎么用巴顿换到KCP的。首先,就像我之前讨论的,整个联盟对于球员的破防能力的普遍价值认知是高于进攻效率的。对于进攻开发不足的奇才队,多一个破防发起点是比一个3D更重要的。而对于丹佛掘金来说,4+X的体系希望球员一点破防能力也没有,所以KCP比巴顿缺少的能力正好是不需要的能力。至于防守端,其实一直以来巴顿作为身高臂长占优势的二号位来说,防守能力在前两年是很不错的。但是最近两年以来,由于运动能力的下降,才出现了防守能力的断崖式下滑。而奇才的教练昂塞尔德,可能对巴顿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他在丹佛掘金当助理教练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交易在发生的当时,对双方来说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对于巴顿多说两句,阿隆戈登刚刚被换到丹佛的时候,在穆雷ACL之前的几场球,球队的主力阵容约基奇阿隆戈登小波特巴顿穆雷打出了极其有统治力的表现。所以巴顿并不是完全不适合这个球队。当然他的进攻选择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当巴顿在场的时候,衔接段的进攻开发可以多一个选择。所以我个人认为前一年巴顿在攻防两端造成的伤害,大部分都是因为年龄增长或者伤病造成的能力下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巴顿最后一年的扣篮比之前少了很多)。
康纳利/布斯
康纳利绝对是在联盟中被骂的最惨的总经理,不管是在丹佛掘金还是森林狼。但是我个人认为康纳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总经理。他虽然可能非常不擅于在交易中讨价还价,但是他对篮球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很多的总经理。首先,他知道球队自身的强点弱点,需要在交易中获得什么样子的球员。其次他知道哪怕吃亏,也要把某些球员送走。当一个球队中充斥着不能上场却有天赋的年轻球员的时候,更衣室是一定会爆炸的。再次他完全知道想要在季后赛更进一步,需要针对怎样的假想敌。早先的时候西部后卫多,加里哈里斯为他们做好准备,但是后来预判到小卡詹姆斯可能统治的时候,他可以马上用加里哈里斯换来阿隆戈登。在森林狼他预见到丹佛掘金会在接下来几年越来越拥有统治力,于是他会马上换来戈贝尔。虽然你可以诟病他在交易中付出很多,但是整个思路是有道理的。举个例子,假设康纳利是一个装修师傅,他当然知道地上要铺地板地毯,知道要装窗帘,房间要装门,知道每个房间要有灯。当然他在某些项目上的花销可能不合理,可能会花大价钱买到一个不太好看的灯,但是当继任者来的时候,进行一点点微调,就可以打造出非常合理的方案。而联盟中很多的经理,完全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就好像一个装修师傅看到一个黄金做的马桶,价格又很便宜,于是就买来放在书房当椅子。而这样的总经理,在联盟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个人觉得,在未来几年,森林狼很有可能是掘金队会在西部遇到的最大麻烦。
马龙
丹佛掘金球迷常常会吐槽主教练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但是其实马龙的功夫更多的是做在场下。首先在前两年的时候,由于伤病的缘故,每个人都知道球队是不可能夺冠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多赢两场比赛,更衣室的和谐显然对于留下核心成员更加重要。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巴顿可以无限出手,坎帕佐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被放弃,按资排辈的排兵布阵等等。到了今年季后赛的时候,我们看各个教练各显神通。用牌手打比方,斯波教练好像一个顶尖高手,记牌算牌应对心理战都是世界顶尖水准;马祖拉只是一个平庸的牌手,只会靠手里牌大,把手牌从小到大顺着出;里弗斯虽然是个牌手,但是手里的牌好像不太听他的控制;马龙跟他们都不一样,他的功夫不在场上,他用七年的时间把手牌搓成了一个王炸和一个顺子,不管打谁他都是同一个出法。除非对面一把扔了,碰上谁也不会输。我们看到季后赛的时候有各种专家来给丹佛掘金队的对手们支招,怎么变阵怎么应对,但是对于丹佛掘金来说,所有的建议都是正常打。也正是这种不用变阵,对面怎么应对都是概率上碾压的观感,才让大家有了丹佛掘金可能会在将来几年建立王朝的猜想。
讲回球队阵容,整体来说,每个人都有制约身价的关键缺陷,却用在别处无法提升太多身价的优点互相弥补,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努力训练弥补,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努力方向,约基奇的三分,穆雷的强壮和投射,小波特的体能,阿隆戈登的球商,KCP的融合。在其他任何球队,这些点都绝不会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当每个人都能看到冠军的希望,每个人完全相信球队核心的篮球理念的时候,每个人才能忘记在外面拿更大合同需要的技能提升,全身心的把自己的目标和球队的需求契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努力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磨合,在每一次失败的经历中获得下一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练到核心成员,团队保持绝对的稳定,静下心来一个一个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成年人的励志,是对自己信念的绝不动摇,对自己的团队成员坚信不疑,七年的时间,每一天在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我们常常在热血漫画中看到中二的情节,在绝境当中的主角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在想着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出现,在考试之前突击复习一下就想考出个好成绩。而当你慢慢年纪变大之后,你是不是会发觉热血漫画中画出的情节可能只是几天的内容,而那些“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被一笔带过。而这些十年中的每一天,才是主角能爆发能量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才是主角经受的最大的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你刻苦用功每一天,保证每一次考试都拿到好成绩,认真的找到每一个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把它攻克消化让它变成你的一部分,你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经历,哪怕是考试紧张的解决方案,突发状况的应对,这些所有的功夫才是你最终拿到好成绩的基础。而这样的你最终能拿到最好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励志。相比之下那些考试之前努力几个通宵的人,想靠中二爆发的力量来战胜你,又算什么励志呢。
常规赛
我看到很多人在看了丹佛掘金队今年常规赛的某些比赛,于是得到一些结论,比如丹佛掘金的防守很糟糕,比如丹佛掘金队的进攻不稳定,比如最后球队放水,约基奇故意放弃MVP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结论有点盲人摸象的意思。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丹佛掘金队整个常规赛的表现,你要把整个这一年的逻辑放到一起来思考,才能得到相对更加准确的结论。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明白一直志在夺冠的球队,我们的常规赛目标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丹佛掘金队的常规赛有三个重要的目标:第一球队在保持健康并且状态良好的进入季后赛,第二球队在季后赛之前找到稳定的全部轮换阵容,第三在常规赛取得尽量高的排名。当我们从这些目标出发,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每一个阶段的丹佛掘金队都在做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花二三十场的时间给伤愈回归的穆雷和波特找到状态。我们常常会认为恢复健康找到状态是需要多少场比赛,但是其实这种说法不尽然。实际上来说,我们要帮球员找状态需要的是一定数量的进攻回合。这就好像你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并不完全取决于你学习了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道练习题。所以在整个的赛季初期,我们看到了好多穆雷脑溢血的操作,甚至包括最后的绝杀回合。在这个过程中,约基奇甚至主动不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感觉到穆雷的痛苦,但是由于队友的无限信任,穆雷确实在慢慢找到感觉。其中还包括了某些伤情的反复,复出之后再重新花一些时间找到感觉。而如果你是丹佛掘金的球迷,你会相信常规赛每一个穆雷让你脑溢血的回合,在季后赛当中都拿到了回报。
当穆雷找到状态之后,球队主要的任务是提升战绩,球队的成绩慢慢来到了西部第一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几个任务要做。首先每个人尽量只打简单球,这样的好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受伤的风险,并且保证在各种防守策略下都能找到高效的进攻手段。其次尽量不要防守,证明球队的进攻效率能够在不防守的情况下赢球,避免犯规麻烦,并且当季后赛遇到五打八的情况的时候,算是一个提前的演练。所以当你看约基奇今年的犯规数据和技术犯规数据,比前面几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某些比赛中,约基奇甚至在前三节的某些时候会在场上也完全不参与进攻,用来模拟季后赛陷入犯规麻烦,节省下体能的情况下在第四节爆发输出。而这些细致的准备,在季后赛实际上也全都得到了回报。第三球队会在关键时候突然收紧防守,用来模拟队伍在需要防守的时候能不能打出防守强度。由于在不关键时候完全不防守,突然收紧的防守会让对方非常不适应(甚至裁判可能都没适应),于是球队打出了非常恐怖的关键时刻防守效率。
然后赛季进行到中期交易。我个人认为对于交易的评估,不能用最终的效果来评判。评判的标准应该是如果不开天眼重新回到当时的时间点,是不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对于丹佛掘金队的中期交易,送走破坏化学反应的球员,针对性的交易来替补中锋和衔接段的破防能力,整个思路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交易的结果是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队伍的重点变成了对于季后赛轮换阵容的调试。最终的结果是实验了很多的可能,得到的结论是全都不行。于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穆雷带衔接段,压节奏拼防守增加约基奇的上场时间。所以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各种阵容搭配的实验,球队的战绩会出现反复。但是相对于那些到了季后赛还需要测试阵容的球队(因为他们要拼命打进季后赛,没有办法试验各种阵容搭配),几乎相当于在每个系列赛先赢一场。而至于中期交易来的球员难以融入丹佛掘金队的体系,一方面也因为多年的磨合,导致球队的体系非常复杂,对于每一个球员来说,想要短期内无缝衔接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个休赛期如果留下拖布或者雷吉,也不一定是完全不行的选择。
对于最后的几场比赛,由于完全没有战绩的压力,球队需要让主力球员在常规赛积累的伤病进行恢复。这一点其实做得不太好。约基奇在常规赛的前七场明显受到了手腕伤势的影响,进攻效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是瑕不掩瑜,整个球队对于季后赛的准备相对于其他所有球队来说,细致程度起码都高了两个档次。至于常规赛的奖项,其实本来就只是整个这个过程中的附加产品,从来也没有在任何人的目标清单上,所以有就有,没有也无所谓。
当我们从这些角度来看整个常规赛,这些清晰的目标,冷酷无情的执行和对外界干扰的毫不在意,组成了一个极其成功的过程。而整个季后赛的碾压式成功,绝对离不开今年常规赛球队的准备工作。
恩比德和其他人
每次我们谈论约基奇的时候,好像总是绕不过恩比德。粉丝们也乐此不疲的对两人进行比较,甚至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来讽刺。我个人不喜欢阴阳怪气的评论任何球员,但是我觉得恩比德这个球员是非常非常值得进行讨论的。因为只有明白了恩比德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逻辑,才能更加明白约基奇和丹佛掘金队的其他球员完成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像我前文说的,NBA联盟对于不同位置的球员是有预设的。每个位置上成功的队员,往往具备类似的特质。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布拉德利比尔,你当然知道你之前的成功的前辈的例子,不论是乔丹还是科比,你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往他们身上靠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休赛期的比尔如果想要上进,他的努力方向其实是很清晰的。而同样的道理,当比尔这种球员在组队的过程中,非常符合传统的角色定位,不管是球队经理教练还是球员自己,他们都明白自己要跟什么样的球员组队,在自己的队伍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但是联盟中也有一部分的球员,比如恩比德,比如西蒙斯艾顿唐斯追梦格林,比如丹佛掘金队的整个首发阵容约基奇阿隆戈登小波特穆雷,他们身上拥有的长处短处,或多或少会跟联盟对于这个位置的期待有所出入。他们似乎永远无法实现外界对于他们的期待,西蒙斯怎么也练不好投射,唐斯约基奇似乎怎么也练不好护框,小波特似乎怎么也练不好换防小后卫,但是他们却拥有非常非常独特的天赋。但是你观察一些这些球员,他们是联盟中最迷茫的一批球员,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几乎承受了联盟中大部分的骂名。他们并不是不努力,他们也不是不聪明,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成功,他们试图把自己放到队伍当中,但是他们的缺陷没有别人能帮他们补上,甚至会在季后赛当中被对手无限针对,而他们的长处却总是会被限制,并不能发挥完全的优势。这所有人当中,我觉得最努力最聪明的,可能就是恩比德了。
恩比德刚刚加入联盟的时候,就一直在跟伤病作斗争。后来当他开始有更多出场时间的时候,他像所有前辈一样,努力的在内线肉搏,可以打出很高的效率,结果前几个赛季,恩比德在常规赛的出勤率不高,季后赛的健康状况就很不好。于是恩比德明白了自己的身体没有办法在节奏这么快的情况下,用高消耗的打法并且还能保持健康。后来恩比德回应奥拉朱旺的时候,说老家伙不懂球,实际上的意思大约就是你们这帮老人打球的年代节奏那么慢,防守端不会满场追小后卫,当然进攻端就有更多的体能内线肉搏,你看看现在攻防两端都需要投入的所有中锋,哪有人能保持健康的(我个人不喜欢恩比德这个没有礼貌的回复,但是我认可他表达的意思)。
后来聪明的恩比德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选择的办法是用消耗更少的打法。这种打法的转变毫无疑问需要休赛期大量的努力。于是我们看到了高位持球,面框攻击更多的恩比德。在这种策略之下,恩比德的健康程度在最近两年是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相应的也能获得更多的常规赛荣誉。但是对于这种球员,季后赛必定会遭到大量的包夹。而对于恩比德来说,他要怎么样破包夹,更重要的是当他遭到包夹之后,出球之后团队要怎样轮转才能惩罚对方。这些事情,恩比德不知道怎么办,教练不知道怎么办,甚至管理层也不知道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团队不断地换搭档换教练,遇到问题没办法解决,只能扔掉所有的解决方案,重新随机组合一种新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恩比德的最大问题是迷茫。他哪怕有满腔的热情,休赛期想要全情投入的努力提升,也没有办法像前面提到的比尔一样,有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所以当别人问到恩比德的休赛期计划的时候,他只能说要么我练练持球吧。他自己也不知道练持球有什么用,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他他到底要做点什么才能竞争总冠军。球迷们都在说,你一个大中锋,为什么不去打内线,但是打内线的打法,恩比德已经试验过几年,他的身体明确的告诉他这不是一个可能性。同样的道理,其实适用于所有这些被球迷诟病的球员。在这里我也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被说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但是就是有些人,他们对于学习没有什么天赋,但是在别的地方可能有很高的天赋,比如唱歌跳舞,比如画画写字,或者插科打诨,搞笑幽默。这些人,他们的努力方向不像好好学习的同学那么清晰,尤其是插科打诨搞笑幽默这些人,他们的天赋可能可以让他们在某些新的领域脱颖而出。但是当他们慢慢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任何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哪怕再想努力,他们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沉沦下去,却没有任何可以抓住的抓手。在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恩比德一样的困境呢?
今年的约基奇是不是也受到过同样的质疑?一个大中锋不去护框,做什么后卫的助攻工作?防守有硬伤的五号位核心,怎么可能在季后赛获得突破?但是你看约基奇,他没有任何一点的迷茫。我们都说约基奇加入联盟的时候,本身就带来了完全体的技术,但是其实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带来了一套完整的篮球信念。他自己对这套理念坚信不疑,甚至整个管理层整个教练组整个队伍的所有人都坚信不疑。团队里的阿隆戈登,在魔术打了好多年,来丹佛掘金之前充满了疑惑。他不知道自己这样一个球员,要怎么带领球队取得胜利,或者在一个成功的团队当中,他要扮演怎样一个角色。直到加入丹佛掘金之后,他慢慢相信了这套系统,于是他清楚的知道他要增强自己阅读比赛的能力。同样的道理,丹佛掘金队的每个人,尽管都没有前辈模板指引他们,他们却在这个团队当中,完全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整个季后赛展现出统治力,顺利拿下总冠军之后,他们会更加相信自己的方向的正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丹佛掘金队的每个人都非常的幸运,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加入这样一支球队,他们大概率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在迷茫中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
所以对于很多假设的问题,说把约基奇换成其他人能不能拿到好成绩,或者约基奇换去别的队到底能不能取得好成绩,我认为都毫无意义。这样一直球队,本身就是围绕约基奇的能力和篮球理念打造的,不管把约基奇换成谁,球队成绩肯定都不行。而如果把约基奇换到其他球队,也很容易找到阵容当中的弱点,所以也完全不会展现出现在的统治力。
高阶数据
现在主流的篮球评论员和写手,都不太敢提高阶数据了,似乎每次用高阶数据来证明约基奇的优秀,都会有人出来说某些人打爆了某种高阶数据,于是高阶数据完全没有任何公信力。我个人认为这是很荒谬的事情。我们首先来说说高阶数据的来历。首先,篮球比赛的目标是为了取胜,取胜更多的球队当然应该是更好的球队。理论上对于把球队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篮球本身的球场来说,到此为止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篮球的从业者,或者各种个人奖项的评选者来说,我们想要把球队取得胜利的贡献或者失败的责任合理的分配给场上的运动员。通过这种分配,经理们可以更合理的给球员们提供合同。因为合同的金额是一个数字,于是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来把每个球员在场上的表现转化成一个数字,哪个人能创立出更合理的量化方法,哪个球队就能更加合理的提供合同,有效的避免垃圾合同并且提升优质合同的概率。这才是高阶数据算法转化成生产力的原动力。至于在评奖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公平,避免主观上的偏差(尤其是很多投票人没有看过候选人很多的比赛,只能通过集锦甚至网络上大家的风评来投票),这只是高阶数据的附加功能而已。所以高阶数据的发明,迭代,进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否定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外行人的行为。
其次由于高阶数据对于队员能力一维量化的准确程度可以直接提升球队建队的竞争力,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是有强烈动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高阶数据会越来越准确的反映球员的贡献度。对于现象进行反复观察,建立模型,然后使用更多的例子来验证模型是否准确,如果模型在某些情况下不准确,我们会想办法建立新的模型或者修正已有的模型。整个这个过程就是目前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流的方法论,我们管它叫做科学。当然这种方法论并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也有其局限性,但是由于人类能力的局限性我们目前还没有发明出公认更好的认识世界的办法。
再次高阶数据其实有很多种,他们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球员的能力和贡献,它们反映了不同人对于篮球运动的不同理解。当我们发现某种角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某些现象的时候,否定所有高阶数据是很奇怪的逻辑。举个例子,这就好像当我们发现在微观世界牛顿力学并不适用的时候,主流科学界做的事情是提出相对论的理论对物理学进行补充。如果你因此就认为所有的科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甚至包括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更进一步说整个科学研究世界的方法都是错误的,非要回归那种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遵从古代谚语阴阳八卦五行来对世界进行解释。因为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是完全主观没有对错的,就好像你认为地平说是对的或者拒绝打疫苗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认为这种行为是与主流科学相悖的(科学在这里并没有褒义,只是一种大多数人认可的方法论,你完全可以相信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也就是你的手里)。
最后我来讲讲高阶数据的局限性。我个人认为目前高阶数据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细致,也就是说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颗粒度太高。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常常认为助攻可以反映球员对进攻的贡献,但是同样是每场比赛十个助攻,某人可能传了二十球的外线,队友五成命中率造成十个助攻,也有些人可能只传了十个篮下,队友百分百命中率打进十球。这两种情况的贡献度是不一样的。再者有些并不一定产生贡献,比如A把球传给篮下空位的B,B把球传给篮下空位C,C把球打进。这种情况下虽然整个进攻的贡献度A最多,但是B和C分别拿到了助攻和得分数据,A却没有拿到任何数据。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如果能够对于每次攻防选择都进行概率上的量化,来确定所有球员每个选择对球队的成绩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当然才是最终高阶数据可以到达的高度。但是目前的数据收集和数据统计还是完全不够细致,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好的采样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技术,更好的图像捕捉和图像识别技术,得到更加准确的高阶数据。但是就算是现在的数据并没有那么准确,有高阶数据的定义,也一定比没有要好。
结语
越写越多,反而感觉有越来越多想写的话却还没说完。我认为篮球比赛最重要的就是欣赏比赛本身。当丹佛掘金队在不削弱对手实力的情况下打造出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给其他球队保留了打造更加豪华阵容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是不是丹佛掘金的球迷,让我们静静的欣赏篮球比赛本身,难道不是最美的事情吗?
约基奇别让忠诚害了你
巴顿首发替补都打过,所谓的能打乱战这么多年了哪怕在衔接段撑起球队的比赛屈指可数,但首发废穆雷替补废莫里斯的剧情很稳定,就因为咯噔来后小样本的几场比赛就说他有可能适合?什么受伤年龄大可能是他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几年前打马刺那轮季后赛极致拉胯的表现差点导致我们首轮游,甚至降为替补还在季后赛期间公开表达不满,这种人康纳利还能留这么久。康贼还有诸多槽点,不能因为掘金今年拿了冠军,就说他提前交易到了戈贝尔因为预测掘金这几年是他最大对手这笔交易是神操作,没有波谱布朗今年能夺冠?康纳利二轮选到MVP这种天胡狗屎运开局,去年被挥霍到基本没有首轮后卫四小天鹅乱舞,你硬要说他是联盟最优秀的总经理,那我觉得对其他大部分总经理都是侮辱
约基奇别让忠诚害了你
巴顿并不是完全不适合这个球队?康纳利是最优秀的总经理?把每个人都夸了一遍有啥意思,不是你字多就对的,最后还说恩比德是最聪明最努力的,为了避免受伤所以选择了现在的打法,你这打法这两年还是季后赛受伤啊?真是睁眼说瞎话 浪费我时间
看我拿可燃冰抽死你
懂球和不会做买卖很认同,波特的合同是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