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苏群:对张子宇要悉心栽培,结合女篮发展的趋势合理使用
虎扑07月01日讯 篮球评论员苏群个人公众号发文,“关于张子宇,我来降降温”。
原文如下:
这两天中国U18女篮中锋张子宇突然爆红,很多人惊呼“女姚明”来了,中国女篮盛世来了。
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狂喷主教练王桂芝,后卫王嘉欣。
我不知道圈内的职业人士怎么想,但在他们都不发声的时候,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中国女子篮球有张子宇,的确是得到一个大宝贝,但对于一个特体中锋的前景,既不能棒杀,也不能捧杀,而是要将她置于当今女篮的发展潮流,公允评价,悉心栽培,结合女篮未来发展的趋势,合理使用。
这次比赛只是亚洲范围的18岁以下年龄段,如果不是张子宇的横空出世,我相信鲜有人关注。女篮被关注,尤其是后备力量上了网络热搜,这对于女篮来说是好事。
但是,抛开事实本身过度评价,会偏离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对张子宇的成长也并非好事。
在忠实的、小众的球迷圈内,张子宇早就得到了关注,甚至她没有进李昕的U16女篮,一度成为网络舆论事件。
所谓的特殊体型球员,是指成年男篮超过2.18米,成年女篮超过2.08米,如果运动能力较低,这个标准还可以往下降。在不同的时代,篮球风格不同,特体球员的作用不一样。简单来说,篮球发展年代越早,特体球员作用越突出,发展越往后,特体球员的作用逐渐降低。
是不是把特体球员当做球队核心使用,不同的教练有不同的理念。抛开其他因素,李昕没有把张子宇当做球队核心招入队中,是李昕不认为把她当核心可以赢球。结果她输了,被喷得体无完肤。
这次U18女篮的教练是老帅王桂芝,她在选材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用张子宇当核心,全队围绕她来打,拿到亚青赛的银牌。但由于最后4分钟没有用张子宇,照样被喷的体无完肤。
王桂芝是中国女子篮坛功勋级别的教练,正是她带出了李梦,女儿杨半伴还曾是国家队的后卫,但因为那4分钟,前功尽弃。
据我了解,张子宇在最后4分08秒被换下,再也没有出场,是因为那时候她已经完全没有体能。
很多人会找来决赛最后4分08秒的视频,看相对小的阵容打得乱七八糟,然后指责王桂芝不用张子宇,还说后卫王嘉欣是王桂芝的亲戚,其实王桂芝是辽宁抚顺人,王嘉欣是湖北出来的。
如果你看了全程比赛,也不会这么说。实际上张子宇在第三节出场时间过长,尽管带领姑娘们反超了澳大利亚队,但是在第四节她的体能已经枯竭,她的42分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节。我们可以看她在第四节8分53秒、8分20秒和8分钟的三次防守,已经跟不上澳大利亚队突她身后的速度和节奏,此后的差不多4分钟时间内,自己也无法正常接球。而在4分21秒那次机会非常好的要位拿到球以后,面对身高比他矮30厘米的一对一防守,近在咫尺,没有把球放进。
任何一个教练员在这个时候都会做赌博,对已经拿了42分但体能枯竭的张子宇,要么接着用,要么不用,目的都是为了拿下比赛。王桂芝只是选择了她认为的方式,但显然场上五人在个人能力、团队配合各方面,都远不敌澳大利亚队,王桂芝赌输了。
即使输了这4分钟比赛,U18女篮这次亚青赛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只要进入四强,就可以拿到明年U19世青赛的资格。
作为一个老教练,带一个从来没有国际比赛经验的特体中锋,面对整体身材高大的澳大利亚队,能打到第三节还反超5分,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只U18女篮组队打亚青赛,有两大非常不利的困难:
第一,为了体教结合,篮协派队双线作战,因为同时期还有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在澳门进行,所以只能从传统的体工队体系中挑人,而这个年龄段有不少好苗子在学校里。
第二,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热身比赛,亚青赛之前总共在一起打了8场球。她们前往澳大利亚集训打过几场不错的热身赛,回国从海南到武汉,最有质量的热身赛是由武汉盛帆女篮组织的,请来了江苏、上海交大、华中科大。江苏队没有大型中锋,盛帆女篮有朝鲜的朴珍亚,身高2.07米,打完就去了深圳。
肯定有人说,你只会强调困难?是的,因为我专门去了一次武汉,就是为了看中国U18女篮,看一看张子宇。
张子宇身高2.23米,不要说在U18年龄段,放在成年级别也是鹤立鸡群。我在这里说一下张子宇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身材够高,体型够大,足以改变对手的进攻。任何对手,面对张子宇所在的阵容,在她体能充沛时只能打突分和远投;
2、接球和出手习惯好,基础扎实,前场篮板习惯好,二次进攻威力大;
3、传球处于萌芽状态,但她只有17岁,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劣势
1、身高体重优势的另一面,就是体能储备不足,尤其在对方有两米左右的大型内线时,超过25分钟对抗后,攻防效率会明显下降。对比朝鲜特体中锋朴珍亚,由于她只有2.07米,可以打满下半场,甚至有时候打满40分钟。
2、攻击区域限制在合理冲撞区以内,一旦远离这个区域,效率明显下降,目前尚不具备勾手、中投等基本技术和脚步配合。
3、以张子宇为战术核心,会大大减少进攻选择,防守只能采用联防,防攻守转换比较被动。
这次张子宇5场比赛平均35分,篮板12.8个,都列亚青赛第一,没有夺冠也当选MVP。不过,决赛拿了42分的张子宇在效率上和前四场大有不同,36中18命中率为50%。
这是因为,澳大利亚队有3名内线在1.90米上下,身体更为强壮,而第三名日本队中锋也只有1.80米,二中锋1.78米。澳大利亚队开局就用前挡后推的方式玩三明治式的防守,令她难以进入进攻舒适的合理冲撞区,第一节5中1,到首节1分40秒才进。而在此前比赛中,对手即使两三人包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跟张子宇对抗。
特体中锋随着篮球的发展,作用在降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过去作为战术核心使用,到逐渐成为轮换选择,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规律。
当年中国男篮有了穆铁柱,横扫亚洲篮坛,他的长传反击是一绝,这个类型到姚明时代达到巅峰,此后大中锋越来越走技术流,如今出现了文班亚马(2.23米)这样的极品。
大家应该记得马刺队在8年前使用的马尔扬诺维奇,波波维奇在培养了他一年以后,劝他跟活塞签约,大马扬恋恋不舍,一心想在波波手下打出个名堂。但波波跟他说,你傻呀,还不趁现在去挣钱?他在马刺手里只赚120万,去了活塞以后赚了三年的700万,但后来基本作为备胎使用,不怎么出场。
女篮也在展现这种趋势,从1.97米的陈楠到如今2.07米的韩旭,都是技术出众的大中锋,陈楠今年在U18专门带张子宇。韩旭则练出了一手中远投,她也是中国女篮再夺世界第二的战术根本。
张子宇这个类型世界罕有,能不能成为未来中国女篮的战术核心,一看她的进化,二看到时候的环境。亚青赛除了澳大利亚队,内线缺少高个子,但到了成年级别,张子宇就会面临2米往上的中锋来挑战。热身赛对武汉盛帆时,朴珍亚用绕前彻底破坏了她的接球,于是王指导就错开使用,出场时间非常零碎,张子宇只得了9分,朴珍亚11分。
张子宇的爆红,对中国女篮挖掘后备人才是大大的好事,谁都愿意自己的武器库里种类多样,各种手段打击对手,何况张子宇还独一无二。
但未来中国女篮会不会围绕张子宇建队,现在远远不能下结论。首先,现有的中国女篮阵容已经是世界级强队,拿到世界杯亚军,韩旭、李月汝、李梦等人的年龄结构打5到8年没有问题;其次张子宇还年龄很小,只有17岁,三年以后,她才会在成年级别的球队中唱主角,到时候如果保持得好,中国女篮整体水平仍然是世界级。
所以,这三年对张子宇非常宝贵,我建议WCBA给她开个绿灯,让她代表山东队提前打职业比赛,尽早积累比赛经验。对她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把得分手段、脚步、投射等现代篮球必要的技术打扎实。
去WNBA锻炼当然也没有问题,只不过世界女篮的发展早已告别了围绕大型特体中锋建队的时代,这个趋势在郑海霞去洛杉矶打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所以,去WNBA也要做好只被当作马尔扬诺维奇使用的心理准备。
而我们的球迷不妨暂时把目光从张子宇身上移开,关注一下中国女篮,她们以世界杯亚军之身去打巴黎奥运会,我个人感觉这次困难可不少,不容乐观。
明天的喜剧是春秋
当她够强的时候,她就是趋势…
好人好事代表
只能说找借口是在cj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