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工团]25年选秀内线巡礼:不只是文班亚马室友的法国长人——马克西姆-雷诺
对于想要补强内线的NBA球队而言,2025年选秀并没有太多令人激动的天赋可供争抢。阿萨-纽厄尔、卡曼-马鲁阿奇、德里克-奎因和托马斯-索博(也许还要加上丹尼-沃尔夫)是首轮的热门内线。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但短板也很明显,整体天赋难以称得上顶级,即使是最乐观的选秀专家对他们未来成为明星球员也持谨慎态度。许多球队可能会将靠前的顺位用在其他位置上,并用靠后的选秀权来选择一些看起来天赋没那么高,但依然能够给球队内线带来深度和潜在惊喜的长人们。
斯坦福大学的大四中锋马克西姆-雷诺凭借着四年来的不断进步和本赛季的卓越表现跻身全美大学最顶级的中锋行列,也让自己进入了NBA选秀的雷达。这位曾经效力过法国青年男篮和法甲南泰尔俱乐部的长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不只是文班亚马的室友。(所有数据截止到2025-03-08)
雷诺的官方身高达到了2.16m,体重111kg,虽然臂展没有具体数据(目测并不出众),但并不是霸王龙级别。他的身板没有约基奇、努尔基奇、瓦兰丘纳斯那样的欧洲大白熊宽厚强壮,但也绝不是瘦弱的麻杆,还有继续增重的空间。整体上他仍然是一名尺寸足够的5号位。雷诺拥有中锋位置平均水平以上的运动能力,跑跳都不错,尤其是篮下的纵向弹跳相当出色。他的灵活性和身体控制力也不错,虽然赶不上文班亚马那样变态,但也足以让他在攻防两端发挥技术优势。力量可能是他最薄弱的一环,他很难在篮下挤开强壮的对手,这限制了他在攻防两端的发挥。更严重的是他不仅不善于对抗,也不太喜欢对抗,缺乏侵略性,似乎有点“洁癖”的倾向。
作为一名欧洲青训出品的内线,雷诺在斯坦福的四年里每年都有进步,逐渐成长为了大学篮球最顶级的内线。本赛季至今,他出场了30场比赛,场均出场33.7分钟,得到20.2分,排名ACC联盟第二,全联盟中锋第一。
拥有7-1身高的雷诺在篮下终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他的手感很柔和,双手都可以终结,凭借出色的弹跳和预判成为空接的威胁。和许多欧洲长人一样,他也有扎实的内线控球技术,善于背打,能够通过背部接触感知防守的重心,用不断地运球和脚步来调整出更好的出手角度。勾手是他最擅长的终结方式,射程很远,而且任意手都可以出手,凭借身高臂展,对手很难干扰。他的近筐命中率是69.1%(94/136),其中有27次扣篮。这样的数据不算差,但考虑到他极高的使用率(29.5)和高产的出手(联盟第一的480),还是明显偏低了。他的力量和爆发力都很一般,终结缺乏侵略性,不能大量造成杀伤。强硬防守下的终结容易变形,很多时候不能压到很深的位置用更有把握的扣篮或上篮完成终结,而是被顶在三秒区之外,选择命中率相对较低的勾手、抛投或者投篮。
相比于篮下,雷诺更喜欢的进攻区域是中距离。上赛季他在中距离的出手就高达136次,命中率是52.2%,而本赛季上升到了184次(42.4%),是他出手比例最高的区域。他非常习惯运球来到中距离完成终结,在接近禁区时选择勾手或抛投,更远的位置则是转身投篮,动作和手感都非常丝滑。相比于面筐干拔跳投,他更相信自己勾手/抛投的手感,这可能和他跳投出手偏慢有关。他也能从更远的位置甚至是三分线外发起进攻,仅凭运球和脚步他就能过掉一些大个对手。尽管第一步不算快,但凭借三威胁,一旦他摆脱第一层防守获得加速空间,就可以直接攻筐,或者去到自己的甜点位完成终结。在进入到NBA后,随着戏份的减少,雷诺很难再有这么多的自主进攻机会,尤其是中距离,但这样的创造力也让他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雷诺在本赛季大幅增加了自己的远投出手,160次出手超过了篮下,几乎占据总出手的三分之一。虽然命中率并不算很高(33.8%),但非常高产(场均5.3次出手)。他很少尝试运球三分,但能够在接球后利用刺探步或者假动作获得更大的投篮空间。他的投篮动作很慢,但整体还算流畅,出手点很高,弧线也很漂亮,有时甚至能像约老师那样顶着干扰命中。他的大部分远投来自挡拆外弹,这可能也是他在进入到NBA后重要的戏份。外弹三分再加上顺下攻筐和短挡拆传球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他在挡拆中的战术价值。他还能作为C&S射手拉开空间,这可能也是他最舒服的进攻方式,可以在不被干扰、不用移动的情况下流畅的完成投篮。远投的开发不仅极大丰富了雷诺的进攻手段,也让他成为了更具现代化的内线,是他获得选秀行情的重要因素。
作为球队的主要得分手,雷诺也能胜任各种无球进攻,尽管这并不是他主要的进攻方式。他在挡拆中的下顺很出色,利用自己的身高、臂展和运动能力完成精英级别的终结。而无论是在持球还是无球状态下,他都是转换进攻的利器,跑动积极,能够空中作业,几乎可以越过任何人完成空接。雷诺还擅长利用进攻篮板来获得二次进攻得分,他场均抢下2.8个进攻篮板,更拥有相当高的得分转换率。作为一名白人球员,他的二次起跳能力令人惊讶,拼抢积极,对于补篮和点抢的把握非常精准,经常能够在对手干扰之前在空中完成补篮。这些无球进攻的亮点提升了他的职业下限,也是每支NBA球队都乐于看到的轮换内线的特质,让他在戏份大大减少后也能在职业赛场取得成功。
雷诺的助攻数据并不突出,场均只有1.6次。但如果看比赛,你会发现他拥有非常好的传球感觉。他的视野开阔,传球准确,能够阅读防守,凭借远投的威胁和身材优势拉到高位进行策应。在大学赛场,当他在靠近篮筐区域接球时,包夹几乎立即到来,而他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把球转移给外线空位的队友以破解包夹。然而斯坦福全队的三分命中率只有33.6%,产量最高的还是他自己,所以许多传球并没有兑现成助攻。他在挡拆和手递手配合中也有着很好的执行力,能够在防守球员之间送出精准传球,包括短挡拆的二次传球。他在职业赛场上肯定不会像在大学那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当面对更小的压力时,他的传球也许会更加有效。可以想象,如果队友在三分线外更稳定,如果与NBA级别天赋的球员合作,他的助攻数据会有显著提升,有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传球中锋。
防守从来就不是雷诺的招牌,他并不是那种能够一对一限制明星内线的防守盾牌。他具备传统中锋的体型,在大学赛场上能够利用身高臂展来干扰对手的低位单打。但他的身板没有足够强壮,核心力量和对抗依然有待提高,面对力量型或爆发力更强的内线时容易在卡位中失位。进入到NBA,不要说尼古拉-约基奇这样TOP 0级别的内线,即便是瓦兰丘纳斯和扎克-伊迪这样的轮转中锋他也很难限制,短期内可能只适合作为替补中锋在有限时间内承担特定的防守任务(例如消耗对手的体能)。随着力量(尤其是下肢)和对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不必承担大学里繁重的进攻任务,他应该会有更好的体能和专注来应对自己的防守对象。
雷诺也不是沃克-凯斯勒和多诺万-克林根那样的顶级护筐和封盖手,他整个大学生涯场均封盖只有0.7,本赛季也只有1.2。他的臂展、爆发力和弹速都不算顶级,也不够强硬,对抗下很难充分起跳。但凭借身高和本能还是提供了基础的护筐,他有许多成功的干扰并没有被计入封盖数据。他在干扰投篮时非常注重垂直起跳,能够在不犯规的情况下影响对手的出手,场均只有1.9次犯规,这对于一名场均出场近34分钟的主要护筐手来说,控制得很好。如果仅仅依赖运动能力和身高,那么他可能会在很多比赛中陷入犯规麻烦。如果他在进攻端的负担不那么重,专注于禁区内的协防,也许会干得更好,成为合格的护筐手。
除了封盖和护筐外,雷诺在其他防守领域可能比普通的7尺长人稍好。他有快速的双手和不错的本能,能够抢断和制造失误。他在外线的横移不算差,能够执行一定的换防和延误,在大学比赛中的覆盖范围可至罚球线附近,偶尔也能换防不那么快的小个球员。但他的爆发力和横移依然难以匹配NBA后卫的节奏,可能会成为挡拆针对的目标。篮球智商和预判帮助他通过提前站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横移上的不足,但从总体而言,对于他的使用还是应以“沉退为主延误为辅”的策略,尽量减少频繁的换防。雷诺肯定不是防守大闸,但在防守端应该能够自保,不会成为负面因素,并且通过进攻端的表现弥补偶尔出现的防守失误。
如果雷诺在进入联盟后迅速在某方面表现出色,那一定是篮板球。他场均10.9个篮板排名全美第五,五大联盟第一(奥本的约翰尼-布鲁姆和UAB的亚克赛尔-兰德伯格以10.7并列第二),截至到3月8日的在参加的32场比赛中,他有22场拿下两双(排名全美第一),堪称两双机器。尽管力量和爆发力上都算不上顶级,但凭借身高、卡位、预判和点抢篮板的技术,他球场两端都收下了大量的篮板,尤其是后场篮板的保护(后场篮板率高达29.4%,场均8.1)。除了防守篮板,他在防守端的整体输出只是平均水平,考虑到他拥有的个人特质是令人失望的,但考虑到他在进攻端的巨大输出又是可以理解的。一切可能都需要在他卸去进攻重担之后重新评估。
关键词:进攻选择、传统中距离、运球过多、失误
在某些夜晚,当擅长的中距离进攻和远投不如平时那么顺利时,雷诺可能会选择勉强投篮而不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不确定这是出于挫败感还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承担球队的进攻重任,但这样的进攻选择通常会导致负面结果。他并没有很强的传统中距离进攻能力,即诺维茨基式的急停跳投和阿尔德里奇式的转身跳投,而他擅长的勾手和抛投似乎也很难兑现到NBA赛场。有时他试图用运球做太多事情,长时间的控球而不是尝试打配合让队友参与到进攻中来(可能也有队友实力太菜的原因),这也是本赛季他大部分失误的所在(场均2.3次)。我认为以他聪明的头脑,可能很清楚自己将在NBA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应该不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
克雷顿大学的大五中锋卡尔克布伦纳是一名成熟的传统中锋。这名身高7尺1,臂展7-5,比雷诺还大一号的白人中锋场均19.4分和9.0篮板,篮下命中率高达80.3%。然而,卡尔克布伦纳的动作速率很慢,身体的强壮度又不够统治力,进入到NBA后很难像大学那样在篮下轻松得分。他也没有像雷诺一样开发出远投(场均只出手1.3次),射程很短,考虑到他的年龄(23岁),未来开发的希望也不大。卡尔克布伦纳是大学里最出色的护筐手之一(场均2.7次盖帽),但他并没有克林格、扎克-伊迪和凯斯勒那样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护筐水平到NBA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他的空间防守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NBA的外线们一定会很喜欢他这样的类型。
澳大利亚新人齐卡尔斯基的选秀行情高开低走,在赛季初被认为有首轮甚至乐透潜力,然而随着在NBL的出场机会寥寥,他行情一落千丈。本赛季他在NBL场均只有12.2分钟出场时间,只有4.7分,3.5篮板和0.7盖帽。这位身高7-3,臂展7-5的巨人并没能适应职业赛场的节奏,他在场上不仅表现得很迟缓,也没有展现出很好的对抗性。从风格上而言,他有潜力成为一个大一号加强版的卡尔克布伦纳,但目前除了年龄和身材优势,他几乎就是纯毛坯,各项技术都非常粗糙。对于阵容齐整,没有新秀位置,想要选择长期培养(放养海外)的球队而言,齐卡尔斯基也许是笔本钱不大的投资;但对于马刺这样急需补充内线即战力的球队而言,他不应在考虑之列。
本赛季克罗地亚中锋兹沃尼米尔(简称大Z)跟随卡利帕里教练从肯塔基转投阿肯色,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时间,但进步并不能让人满意。这位身高7-2的长人有着非常出色的远投,连续两个赛季三分命中率都超过了37%,本赛季更是将产量提升到场均4.1次出手。大Z的封盖能力也相当不错,本赛季场均2.1次,连续两个赛季在不同联盟的封盖率都排名第一。然而,看似具有3&D属性的大Z身材过于单薄,对抗严重不足,篮板极差(场均4.5),很难支撑起球队的内线,场均只有20.6分钟的出场时间。而且2003年出生的大Z也并不年轻了,未来能否增重提升对抗也很难说。也许大Z更适合那些喜欢打双塔,或者整体高度优势明显的球队,但他肯定不适合阵容明显偏矮的马刺。
相比于双胞胎兄弟,本赛季刚刚登陆NCAA的托米斯拉夫(简称大T)明显更适应大学篮球。他在菜鸟赛季就获得了26.8分钟的出场时间,场均得到12.6分和7.6篮板。大T也有着不错的三分产量(场均出手4.4),但准度不及兄弟(只有33.9%)。他的身高稍矮(7-1),封盖能力一般(在出场时间更多的情况下,场均只有1.1封盖)。然而,他其他方面都领先弟弟:篮下终结(84.1%vs77.4%)、中距离(48.3%vs40.0%)和篮板率(15.1%vs12.7%)。他的身板更结实,对抗更好,也更善于传球(场均2.2助攻),整体更全面和均衡。虽然在自主进攻和整体输出上远远不及,但考虑到使用率上的巨大差距(21.4vs30.8%),在戏份大大缩减,作为内线工具人/角色球员,大T也许并不比雷诺差太多。
效力于德甲球队Rasta Vechta的德国中锋格洛伦本赛季初登职业赛场,展现出了不错的战力:场均出场24.1分钟,得到8.2分,5.7篮板和1.8封盖。他的身板结实,身材匀称,运动能力不俗,拼抢积极,不害怕对抗,有着不错的空间防守潜力。作为一名以无球为主的内线,他的自主进攻不强,篮下终结也需要提高,更依赖挡拆。他的远投有不错的潜力,生涯每个赛季三分命中率都在30%以上,本赛季是35.6%。相比于雷诺等人,格洛伦的尺寸略有不足(6-11),但他的机动性也更好。从全面性和目前的战力而言,他肯定不如雷诺,但他的一些特质可能比后者更符合现代NBA对于角色中锋的要求,值得一个次轮的尝试。
在马刺球迷心中,对于马克西姆-雷诺更多的了解还是他“文班室友”的标签,这让人不由得想到了两年前与文班一同被选中的法国同胞西迪-西索科。与西索科在选秀前仅仅是点燃队的角色球员不同,雷诺在经历了四年大学赛场的磨练之后,已经成为了全美大学最顶级的中锋之一。即便抛开与文班的密切关系,凭借身材、远投、篮板、全能等优势,他进入内线深度极度匮乏的马刺雷达也是必然。作为一名天赋相对平庸的大龄新秀(比文班大半岁),期待雷诺能够在NBA成为首发级别的中锋并不现实,但成为轮换级别的内线为文班减轻内线压力并非奢望。
进入到NBA赛场,无论是增重担任蹲坑型大中锋,还是保持灵活性充当机动型长人,雷诺都需要提升对抗,变得更有侵略性。他肯定要作减法,减少大量持球和高难度中距离操作,提升远投,成为更可靠的高炮台。从类型和功能而言,他可能会和扎克-科林斯有相似之处(先别急着喷),但他比后者更年轻,更高大(高2英寸),更健康,合同更小得多,有潜力成为轮换阵容的单中锋。考虑到即便是被喷得体无完肤的后者来到公牛后也打出了12+7+50%+的数据,对于马刺而言,休赛期提升教练组实力(无论是补充麦克-布朗这样的老炮,还是提拔斯科特-金这样的新鲜血液)的紧迫性都超过了交易市场和选秀大会。
半坡花匠
8Lt
二轮只要不选两米以下的,我都支持!
艾富有
非常赞同结尾,教练问题更大。阵容的强点不突出,绿叶就发挥不好,说明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