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主角武士弥助,他会毁掉这款游戏吗?
黑色武士这个题材早就有很多作品使用过了,这种极具争议的话题注定会成为一个高风险的实验品。
1557年,葡萄牙人向明政府租借了澳门,并将众多非洲人带到此地。
他们除了从事体力劳动,偶尔也表演音乐。
少数语言能力较强的人学会了广东话,并为中国雇主工作,借此逃脱。
绝大多数非洲人都没有留下姓名和生平。
而在日本,这时正处于战争常态化时期,大名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频繁交战,小规模冲突几乎无年不有。
而葡萄牙趁此开辟“澳门-长崎”航线,将火器、基督教传入日本,间接影响战国局势。
这次的刺客信条影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
对于当时矮小的日本人来说,弥助除了奇异的肤色之外,他高大的身躯和强悍的武力是各大势力都极其需要的。
“十人刚力”的强大武力也在许多游戏中得到突出展现。
例如《战国无双5》中,玩家需要操作被囚禁于船舱底层的弥助挣脱枷锁,面对众多敌人的追捕。
在游戏中弥助使用手甲和剪刀脚就能手撕敌人。
(战国无双5的弥助)
在《信长之野望14:创造》中,弥助的初始武力值高达91,属于游戏中顶尖的猛将级别
(政治值低得发指也引起了争议)
仁王的弥助则非常能处,1.2代当boss都菜的要死,当队友的时候却猛得一比,在仁王2中甚至可以单挑奈落狱15层织田信长
在刺客信条影中,弥助正面硬刚的战斗风格也更受玩家青睐。由于游戏前十个小时基本都是用潜行玩法为主的女主藤林奈绪江,大家纷纷表示想念弥助。
(坦克一般的弥助)
(群友的吐槽:“这个游戏真的有弥助吗?”)
历史上的黑色武士故事其实很简单。
从船上脱离后,1581年他随传教士赴日,因肤色黝黑、力大无穷引发信长兴趣,被赐名弥助并破格提拔为近侍。后追随信长参与了数场征伐。1582年在本能寺之变后下落成谜。
被称为“本能寺之变”的历史剧变成为弥助重要的事件节点。
1582年,日本战国时代进入尾声。
当时织田信长的威望和势力都如日中天,他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个日本
(刺客信条影的织田信长)
羽柴秀吉日本西部与毛利氏激战,求援信长。
信长要求明智光秀西进增援。
织田信长极为信任明智光秀,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会死在自己贤臣手下。
1582年6月2日凌晨,光秀率1.3万士兵包围京都本能寺。
信长仅带百余亲信,双方实力悬殊。
信长率部抵抗,负伤后退入燃烧的殿内,最终自尽。
在这场剧变中,弥助大多扮演了一个忠诚的部下的角色。
在刺客信条影中,他也坚守到最后,信长决定自杀后弥助亲手杀死了信长。
(刺客信条影中帮助信长介错的场面)
刺客信条影的创意总监称,除了与奈绪江的玩法完全不同,弥助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人物。
确实我也理解育碧的想法,织田信长被民众评选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而弥助作为他的近卫,加上战争背景,异国身份,出身等都让弥助充满传奇色彩。
在此之上,现成的历史剧本,这场剧变历时仅十三天,却能改变历史进程。
再加上弥助本身足够多的留白空间可以自由畅想剧变之后他的去向,这些都可以拿来为游戏剧情服务,也能为游戏本身带来话题。
(刺客信条影的武士弥助)
刺客信条的剧情喜欢把复杂的历史洪流简化为简单的阴谋论,也就是说不好的事情总是会有一个幕后推手,而游戏后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这一黑幕组织。
由此圣殿骑士孕育而生,在每个刺客信条新作发布前,对圣殿骑士的身份的猜测也是我们的期待之一。
在刺客信条影中,弥助在经历了本能寺之变后,和女主小江化敌为友,开启了讨伐圣殿骑士和幕后黑幕的剧情。
纵观整部游戏,育碧的改编算是中规中矩,起码从头到尾还是武士对决。
(小江父亲牺牲的场景)
反观Netflix动画剧集《武士弥助》中魔改的剧情就比较夸张了。
弥助在本能寺之变后隐居于渔村,成为浪人。
他在隐居期间遇到一对母女,女儿“咲”拥有强大的超自然能力,被各方势力觊觎。弥助被迫重新拿起武器,保护咲并阻止反派势力夺取她的力量
其中引入超能力者、机甲战士、魔法等元素。例如,反派大名是一个女魔头,操控黑暗军团和蒙古遗留的机甲技术。
(Netflix动画剧集《武士弥助》宣传海报)
比起那些只是让弥助作为配角的作品,让弥助站上主角的位置,必将面临更强烈的议论。
像这样魔改的作品也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豆瓣评分)
影在开发过程中的争议点有挺多的,比如:
弥助到底是不是武士,身份存疑;
日本首相公开批评游戏中对神社的破坏内容,称其“侮辱国家文化”。
育碧迅速发布补丁,使神社物品“坚不可摧”并移除血腥场景,被大家调侃为“双标式滑跪”;
恶搞游戏《弥助模拟器》在Steam同步上线,嘲讽育碧的历史考据争议,进一步激化舆论。
作为一个本身就“历史模拟器”为题材的游戏,应该也不会害怕硬刚争论了。
但如今育碧不比以前呀,育碧股价在争议期间暴跌40%,《刺客信条:影》被视为“救市之作”。
如今争议到底会不会毁掉这个救市之作呢?
目前Steam评分81%特别好评,看起来还好。
21号育碧也发布了感谢信,游戏玩家突破100万。
那么这个销量算好吗?
我们来对比一下几个主要作品的首周销量:
《刺客信条 3》——352 万
《刺客信条 II》——327 万
《刺客信条 4:黑旗》——236 万
《刺客信条:启示录》——222 万
《刺客信条:大革命》——197 万
《刺客信条:起源》——151 万
《刺客信条:奥德赛》——140 万
《刺客信条》——124 万
《刺客信条:兄弟会》——99 万
《刺客信条:辛迪加》——92 万
《刺客信条:叛变》—— N/A——很可能连 50 万都不到
这么看这个销量还算是中规中矩的,但指望他翻盘感觉有点难。
总结来看,争议本身未必致命,但玩家群体和外部环境的意见已形成压力,迫使厂商在今后涉及文化、历史等敏感内容时更加谨慎克制。
Keyss14
今天早上截的图 我个人玩了十个小时也觉得没网上风评那么不堪 起码是中规中矩的育碧特色游戏 不比英灵殿差
周痞子
第一張圖不就是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嗎? 以前還沒有被燒的時候叫做聖保祿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