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Ti实测 功耗媲美2060?小六边形战士 这次真甜品卡 (性能篇)
3060和4060被称为甜品卡是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而这两天5060系终于出来了,时间紧任务重,这次可没有糖果超甜了,最多是有点薄荷味吧;内容上本期以性能测试为主,游戏体验放在下一期吧(测游戏最累了,咱又不是硬吃机圈这口饭的)没想到这期内容是鞭笞4060系的····
5060系列基于台积电4N工艺打造的GB 206核心,采用全新Blackwell架构,晶体管密度较前代提升2倍,能效比优化35%。核心内部集成4608个CUDA核心(5060Ti)和3840个CUDA核心(5060),配合第四代RT Core和第五代Tensor Core,实现了光线追踪效率2倍提升和AI算力114%的飞跃。
我这张同德5060Ti采用全黑外观,表面以风扇为中心设计同心圆波纹纹理,侧面及背面的“GEFORCE”和“INFINITY”标志以白色点缀,不过没RGB。同德最大的问题就是质保了···
实测显卡长度290mm(不含挡板),较5070FE的243mm增加47mm,基板仅148mm,但散热器部分延伸142mm,采用前后贯穿的双槽散热结构,搭配3个90mm直径风扇,叶片设计有导流沟槽以优化气流。
重量712g,较5070 FE的1106g轻近400g,支持0dB静音技术,就是个噱头罢了~低负载时风扇停转,配合ThunderMaster软件可自定义风扇曲线,支持独立控制挡板侧单风扇与另外双风扇的转速,灵活性较高。
散热模块包含3根热管,接口配置为3×DisplayPort 2.1b+1×HDMI 2.1b,与5070FE完全一致;挡板采用大面积蜂窝状通风孔,兼顾散热效率与结构强度。
还是老样子,为了避免CPU瓶颈就统一用9800X3D(好马没配好鞍)其他配置还是之前5070/80/90系测试的那一套:9800X3D+华擎X870E+英睿达16GB*2DDR5(5600)+英睿达T700 1TBSSD(12400MB/s)+华擎TC 1300T(1300W)
GPU-Z看到显存位宽为128bit,采用GDDR7显存类型,能够保证448 GB/s的显存带宽。另外是PCIE5.0x8的接口。
额定功率限制为180W
首先3DMark看看效果如何。
光栅测试,5060Ti的得分约为5070的66%~83%,由于显存带宽较差,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相比4060Ti提升了约15%~28%,与4070的差距缩小到约2%~6%,对比3060Ti,领先约33%~43%,所以这批用户升级时应该能明显感受到性能提升。
蓝色(FireStrike):基于DirectX11的显卡性能测试,侧重中高端游戏显卡在1080P分辨率下的表现。
橙色(FireStrikeUltra):FireStrike的4K分辨率进阶版,用于测试显卡在超高清(4K)分辨率下的渲染能力。
灰色(SteelNomadLight):针对轻薄设备或移动场景优化的“轻量版”测试,评估基础图形处理性能。
黄色(SteelNomad):完整的SteelNomad测试项目,模拟特定图形负载场景,检验显卡综合性能。
5060Ti的得分约为5070的71%~74%,随着绘制负载的增加,差距也在扩大。相比4060Ti仅提升约15%,与4070的差距也扩大到约11%~15%,不过,与3060Ti的差距约为29%~35%。
蓝色(PortRoyal):基于DirectX12的光线追踪性能测试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显卡在光线追踪技术下的渲染能力,模拟真实光影效果,对显卡的光追硬件(如NVIDIARTCore)要求较高。
橙色(SpeedWay):同样基于DirectX12,是针对高端显卡设计的高强度测试项目,包含光线追踪、网格着色等复杂图形技术,用于榨取显卡极限性能,检验其在高负载场景下的表现。
接下来看看功耗如何,运行3DMarkSteelNomad进行测试。空闲时的功耗是闲置三分钟时的平均值。
整体功耗,5060Ti16GB略低于5070。如果只看TBP,功耗更接近4060 Ti8GB。本次测试使用的5060Ti 16GB卡不是公版型号,因此平均TBP非常接近标称TGP值180W。
显卡单独功耗,满负荷使用的情况下,5060Ti 16GB的功耗也只有200W多一点,甚至可能瞬间超过210W。这与上一代3060Ti和2060SUPER居然差不多!
下面看看实际生产力方面了,Blender Benchmark进行渲染测试。
5070依然展现出压倒性优势,而5060Ti1 6GB版与4060Ti 8GB版的表现差距不大。由于Blender的渲染处理更依赖运算单元数量而非显存带宽,5060Ti的SM单元数量仅比4060Ti增加不到6%,导致其在这项测试中并未展现出明显优势。
借下来看看V-RayBenchmark的测试结果如何。
在同时支持GPU加速的和CUDA两种模式测试中,与5070此前的评测结果相比,模式得分保持稳定,而CUDA模式的性能表现终于回归正常水平。5060Ti 16GB版的得分约比5070低35%,这与两者的SM单元数量比(48:36)高度吻合,充分体现了硬件规模差异对性能的直接影响。5060Ti 16GB版的得分比4060Ti 8GB版高出约33%。考虑到其SM单元数量仅微增6%,这种性能差距很可能由显存带宽优势带来。值得注意的是,4060Ti8GB版与3060Ti的得分几乎没有拉开差距
5060Ti仅搭载1个NVEnc编码器(5070Ti及以上型号配备2个及更多),但得益于更宽的显存带宽;H.264和H.265两种编码格式,每种格式包含两段视频,共计四段视频的编码速度将转化为最终得分,根据总分来看,符合上面几个测试的结果。
H.264规格下ULProcyon测试,5070的编码速度最快,而4060Ti 8GB版的表现令人意外——编码速度甚至慢于更旧的2060SUPER,在参测显卡中排名垫底。从单个视频的编码时间来看,5060Ti 16GB版与3060Ti仅有细微差距,但4060Ti 8GB版的处理时间有时会长达近30秒···
H.265规格下,测试结果;4060Ti 8GB版的劣势源于其显存位宽和显存带宽的限制。虽然显存容量可能影响部分场景,但此次测试中的巨大差距主要由带宽不足导致——较窄的显存带宽严重限制了数据传输效率,进而延长了整体处理时间。这一结果也印证了显存带宽在视频编码这类数据密集型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在AI时代一定的你看看AI能力如何了,还是用ULProcyon的AI功能进行测试。针对四种不同规模的大语言模型(LLM)执行7项文本生成任务,通过token生成速度和首先token响应时间计算综合得分。
Phi-3.5-mini-instruct最小,LLama-2-13B最大;5070凭借更高的硬件规格在综合得分上领先,但在LLama-2-13B模型中,16GB显存的5060Ti16GB版因显存容量优势,token牌响应时间反超5070(12GB显存)
4060Ti 8GB版在轻量模型中还行,但面对LLama-2-13B时明显力不从心,8GB显存成为瓶颈,且显存带宽不足进一步拖累性能。3060Ti和2060SUPER直接爆显存了,无法完整运行最大规模模型测试。
最后使用使用Topaz VideoAIv 6.2.0测试多种视频增强功能,输入源为1080p,涵盖超分辨率(Rhea4X)、降噪(Nyx2X)、帧率提升(Chronos4X)等任务。
5060Ti 16GB版在Rhea4X超分辨率中达到11.27FPS,较4060Ti8GB版(9.54FPS)提升18%,延续了显存带宽优势。Chronos4X慢动作处理中,5060Ti 16GB版20.73FPS,略低于5070(25.68FPS),但远超旧世代显卡(3060Ti仅19.97FPS)。
蓝色柱:代表HyperionHDR1X涉及HD转换或增强处理。
橙色柱:代表Chronos任务,视频帧率提升、慢动作处理相关。
灰色柱:代表Aion视频处理负载。
5060Ti 16GB版通过显存容量+带宽的双重升级,终于摆脱了前代60Ti系列挤牙膏的争议。尽管核心规模提升有限,瞄准了中端用户在4K游戏、AI生成、1440p光追的核心需求,成为2025年唯一能在:游戏+生产力+AI全场景都还算流畅运行的甜品级显卡。对于预算3500-4000元的用户,这张卡用最直接的规格提升,补上了过去中端显卡能用但不够爽的最后一块短板,但是能原价买到不能是个问题···
大化不争
感觉5060的对于4060的提升,比5070对比4070的提升要大
jpopfartass
原价交个朋友
旺仔很乖
不能原价买的话不如把牙咬碎直接上5070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