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还是60?拯救者R9000P 8945HX+5070深度体验 白色真好看

renzhenheader
关注

随着BW2025、2025 ChinaJoy等一个个到来,各家数码大厂都晒出了今年的主打产品,想要让消费者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来购买,白花花的银子好看,白花花的产品也好看;比如我手里的这台拯救者R9000P 2025 AI元启(70),你不仅可以来句legion yes 还能来一句 amd yes!

这台R9000P到手之前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个外壳贴膜;A面金属材质,配合这颜色说一句如牛奶般丝滑不过分,这个白色应该特调过了,不是那种亮饱和度很高的白。

9000P系列都有碳晶黑盒冰魄白俩配色,黑色上期5060分享过是个指纹收集器了,白色的就没这情况了,但是很容易划伤,我放在它家yoga的电脑挎包里,内衬地方放个相机···还是放在副驾上没啥大动作,结果发现就被划伤了···所以买个保护膜好点。

B面这次不是OLED屏幕了,而是LCD雾面屏(同配置下,R9000P是这个,Y9000P是OLED的);今年联系在不少设备都换成OLED屏,笔电上更是搞了rueBlack 1000认证的电竞屏,我前面分享5090/5060,还有之后要分享的yoga系列都提过了,需要AR膜才能尽量消除。

这块屏幕有着一样的2560*1600分辨率,100%的DCI-P3色域,最高亮度500nit(电竞屏的是1100nit);ΔE<2(电竞屏版<1),响应时间3ms(电竞屏版0.08ms);如过你不是影视绘画类,或者要做商广的摄影师、工作室,这款屏幕我觉得合适(我个人更喜欢雾面屏)

C面也是2025款统一的可更换键帽+下沉式大尺寸方向键,标准尺寸小键盘区+微弧面键帽贴合指腹,1.6mm舒适键程,两段回弹结构,而且手握两段来回掰扯也纹丝不动,刚性结构很不错。

接口区域,左侧:电源接口、HDMI2.1 FRL 独显输出、USB-C 支持 140W(C140充电器触发不了,得C170才行)、

右侧开始:3.5mm 耳麦接口、USB-A 5Gbps、摄像头电控开关、RJ45网口(2.5G);和Y9000P对比又少了一个雷电4,是的R9000P一个雷电4都没。

其他地方就是非至尊版,没有后散热口灯和前唇灯了,有点可惜;因为新设计的原因,做不到展开180°,但单手开合是可以的。

这台R9000P的CPU是R9 8945HX, 5nm工艺的16核32线程规格;基准频率为2.5GHz,最大睿频可达5.4GHz,TDP为55W,三级缓存高达64MB;集成了Radeon 610M核显,一样是Zen4架构,这参数是不是越看越觉得熟悉?

我给你来个换算公式你大概就能看懂了,945HX=7940HX=8945HX=8940HX··· AMD不愧为改名大师!这时候就有人问那么对比14950和14900咋样呢?

9845HX日常低负载使用确实14650HX要好很多;前者只要35w就能获得14900HX 65w的性能,低负载AMD能效比强的不是一点点;AMD的问题是积热和空载功耗高,但无论是低负载还是高负载AMD都有明显优势,尤其是笔记本玩游戏通常只能给CPU不到80w功耗的情况下。

一分价格一分货,我用办公室同事的鸡哥8945HX只能跑到3.8Ghz,温度87℃三极致的pubg在1080p下都会卡····但是和275HX比如何,因为没在同配置下测过,所以凭之前几款实测的经验结论仅供参考,3A多就275HX,其他8945HX就行。

CPU-Z在最新的2.16版本里更新了对AMD产品的支持,专门提到了8945HX,看看单线程和多线程的分数吧。

内寸是两条三星16G的5600;但是运行在5200上32G(64MB的三缓,永劫无间起飞了)内存和缓存毕竟是两条,虽然是5200的,但是带宽还是很不错的。

顺序读写速度对比之前轻松过1万2的5090至尊版,还是有点差距,比上次分享的Y9000P 5060稍好一点。

在AIDA64跑测试的过程里,会有弹出提示,这是进入虚拟化或沙盒环境,这类环境可能影响 AIDA64 基准测试,自己通过CMD百度下指令关了就好了。

显卡方面,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笔记本电脑 GPU,4068CUDA,比5060(3328 CUDA)的高了38% ,等同于桌面端5060Ti,比最低的TGP少了75W,只有115W;SM多了10组,其他都一样了;8GB GDDR7显存,这个8G真的就是有点难受了,12GB多好···和60直接拉开差距,然后70ti整个16GB···黄皮衣这个人真的是鸡贼的不得了。

V-ray显卡测试里,选择RTX上图显示没问题,但是选择CUDA就一直报错了,猜测是因为显卡驱动和软件部不匹配的原因,还是5090至尊版测试的经验,就是不升级,跑分能跑就跑,不能跑拉到,体验更重要。

R23单核 1929、多核33479,根据之前测试的经验超频后分数应该能再提升12%左右。

接下来15轮测试,波动比较大,还不如5060测试后几轮稳定。

根据15轮功耗图来看,也没断层的暴跌或者暴增,那这问题就奇怪了···

比我预想的分数要低且不稳定,我看了下录屏的数据显示,发现CPU的CCD1和CCD2温度将近差了10℃甚至更高;要不就是二者高度有问点问题,要不就是硅脂涂抹的不够均匀,拆开壳子DIY涂下会更好。

单烤测试CPU温度90℃左右,功耗为115W,频率为3960Mhz。

双烤野兽模式,CPU功耗103W温度91℃,显卡115W温度76℃,整机核心功耗220W。

显卡核心电压都是受限的,有的游戏显卡功耗上得去有的上不去,那么这就是游戏优化和显卡驱动问题了,关于显卡驱动我在顶配的5090上分享讲过了,因为更新后导致各种问题。

接下来我习惯的45张RAW图片LR实测,调整白平衡后选择80%降噪去杂色渲染需要4分21秒,对比5060的7分21秒提升了40.8%左右,

更离谱的是对比我测试5090至尊版,U9 275HX+5090+64G+2T的4分25秒还快···虽然图不是同一批的, LR降噪时会用到CUDA或AMD的OpenCL 加速技术,开启GPU加速功能后,部分降噪算法可以通过GPU的并行计算单元来处理,从而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但是简单粗暴的去掉CPU对比后,我可以这么认为,摄影师修图多的用5070就够了,再多就性能溢出了。

但是导出时间比5090和5060的7秒要慢了一倍,导出的时候需要进行编码转换,更吃CPU,所有因特尔这边因为Adobe优化的原因,导出类都比AMD的要好一些。

达芬奇因为本职工作也挺忙的原因,不做导出对比实验了,比5060版本可以多拖拽一条4K 100fps视频流畅预览。

后面我导出42条4k100fps的视频,其中里面还有不少升格内容,为了不耽误休息我选择静音模式导出,视频全部进行降噪、二级调色、增稳防抖,这个压力很大了,最终过了7小时19分钟导出完成···5090的也没好到哪去,几十条这种内容都得奔着一两个小时去了,所以规格别太高,别叠太多轨、别做太多后期,用野兽模式会大大提升时间。

最后就是游戏测试部分了,首先是CS2,2K画质下关闭DLSS,其余设置为最高,评价帧率有155。

开启野兽模式之后,平均帧率有180fps,没有上200,后续我也没再测开启后的了,对我个人均衡模式其实就够玩了···

三角洲全部最超高画质,关闭DLSS。

均衡模式下大概92fps左右,GPU和CPU温度也都很不错,其实这个流畅度我个人是能接受的。

野兽模式大概是110fps左右,CPU温度升高了快20℃,功耗也从70W左右提升到了115W上下。

开启2x DLSS之后。

均衡模式直接超越了常态下野兽模式的130fps上下,功耗和温度都常温数值,我个人建议就这个模式玩就行了。

野兽模式下可以稳定在155fps上下,最高可以到165fps。

最后开启4X DLSS。

均衡模式直接提升到190fps以上,且目测没有任何画面卡顿和抖动。

野兽模式可以稳定在220fps以上。

黑神话超采样清晰度默认67,关闭全景光追且关闭DLSS。

野兽模式下可以60fps体验,比5060的大概45fps还是有提升的。

2X DLSS之下,野兽模式大概100fps上下,没有像5060那样有画面撕裂的情况。

4X DLSS野兽模式下,可以稳定170fps以上体验,且没有5060开启4X后画面不停撕裂的感觉,如果把画质改为1920后大概可以稳定220fps左右体验,比5060提升大概有15%

2.4kg左右的重量在电竞本里也算合理,续航嘛所有品牌电竞本都大差不差的;如果对比R9000P 5060和5070,二者国补后的价格为8299和8999。

700左右的差价带来生产力大概40%左右、游戏15%左右的提升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不是OLED屏所以比Y9000P同配置便宜了2000左右,至于是275HX和8945HX做控制变量精细测试~可以去网上搜搜其他的人内容了,在当前50系显卡本都涨价的情况下,想要用得久且体验好,常玩游戏就上这个,偶尔游戏且网游多想更精打细算5060也行吧~

数码综合讨论显卡评测游戏笔记本推荐
阅读 1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