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行!你上!》前,先来看看姜文被津津乐道的饺子和醋

header
关注

姜文的电影里,饺子和醋这俩玩意儿,究竟是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人们点评他作品的一个标准了呢?就像他的电影总是有粗粝又拧巴的劲儿。

先说说饺子,我最爱吃的就是饺子。过年过节,是最带着股子烟火气和“根”的食物。姜文电影里的饺子,而基本都跟百姓“接地气的欲望”挂钩。

我记得在《让子弹飞》里,张牧之带着兄弟们在鹅城吃饺子,旁边是黄四郎的嚣张、百姓的敢怒不敢言。那会儿饺子就像个参照物:张牧之要的不是黄四郎那种虚头巴脑的“体面”,而是老百姓能踏踏实实吃口热乎饭的“实在”。这饺子就是他心里的秤——啥叫公平?不是喊口号,是让最底层的人能攥着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用饿着肚子看别人作威作福。

在《邪不压正》里更明显,李天然在关巧红那儿吃饺子,吃得急吼吼的。他一辈子被复仇的念头吊着,像个没根的飘萍,但饺子一进嘴,那股子热乎劲儿、馅儿里的香,其实是他潜意识里对“正常日子”的渴望——想当个普通人,有个能落脚的地方,不用天天揣着枪琢磨杀人。可他吃饺子的时候,总带着股子不安稳,因为心里那股“醋劲儿”没下去。

说到醋,谁吃饺子不蘸醋(开玩笑),和饺子仿佛天生一体,有的人就是为了醋包了顿饺子。姜文电影里的醋,基本都跟“放不下的执念”有关,是拧巴的欲望,是没处撒的火气,是藏在心里的刺。

《让子弹飞》里没明着拍吃醋,但张牧之跟黄四郎对着干的时候,那股子“你占着茅坑不拉屎,我就偏要把你拽下来”的劲儿,就像醋——黄四郎占着鹅城的资源,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张牧之的“醋”不是嫉妒,是看不惯这种不公,酸的是“凭什么你能舒坦,别人就得挨饿”,这股子酸劲儿推着他硬刚到底。

《邪不压正》里的醋就是李天然对着镜子练枪法,心里念叨的是杀朱潜龙,那股子执念跟醋一样,酸得他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哪怕关巧红劝他“放下”,他也跟喝了醋似的拧巴——不是不想放,是那股子劲儿已经渗到骨头里了,就像吃饺子没醋总觉得缺点啥,他的人生没了复仇,好像就没了滋味。

在我看来,饺子和醋就是“虚虚实实”。饺子是“实”的,代表最朴素的需求,得活着、安稳、公平;醋是“虚”的,代表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像不甘、愤怒、野心。这俩放一块儿,就像他电影里的人:一边想踏踏实实地活,一边又被心里的刺勾着往前冲,拧巴又真实。

看他镜头里的饺子,永远冒着热气,带着股子糙劲儿;醋呢,要么泼在饺子上,要么攥在手里,透着股子不饶人的狠。说白了,这不就是咱普通人的日子嘛——想吃口热乎的,又总被点儿破事儿吊着,又馋又拧巴,却活得有劲儿。

当然很多人对姜文这“饺子配醋”的隐喻,看法挺分裂的,有人觉得妙到骨子里,也有人觉得这手玩得有点过。

“太个人化,有点绕”。姜文自己的“拧巴劲儿”,有时候藏得太深,大家很多时候可能就是想看个热闹。比如《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吃饺子时的慌张,有人就只觉得“这小子饿坏了”,压根没往“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上想;醋的“执念”更是,有人觉得“不就是瓶醋吗,至于扯那么多?” 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导演自嗨”——他自己觉得这隐喻特带劲儿,但没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他的脑回路,反而显得刻意,像硬塞给观众一个“你得这么想”的答案。

“重复用,少了新意”。从《让子弹飞》到《邪不压正》,翻来覆去用饺子和醋说事儿,虽然每次侧重点不同,但看久了难免让人觉得“又是这套”。就像一道菜再好,天天吃也会腻,有人觉得他可以换点新的载体,别总逮着这俩食材使劲儿。

说到底,姜文这手就像他电影的整体风格,够劲儿,但不讨所有人喜欢。喜欢的人爱死这份“用家常藏深意”的巧思,觉得这才是高级的表达;不喜欢的人嫌它“藏得太死”“玩得太玄”,觉得不如痛痛快快把话说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能让观众吵起来、琢磨起来,这隐喻也算没白用。

你又是怎么看呢?

阅读 9570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猫哥没他粉丝硬

亮了(552)
查看回复(10)
回复

本末倒置,先做好电影,再去想那些

discusser-avatar

灰羽

亮了(268)
查看回复(8)
回复
太阳月亮星大家看过姜文的新电影了吗?我看jrs的评价都有点消极。之前看《让子弹飞》和《邪不压正》带给我的影响还是很深刻的。
收起

让子弹飞,电影院出来至今大概又看了三四遍,邪不压正,电影院出来以后就后悔进去看了,

discusser-avatar

chenchen6

亮了(136)
查看回复(3)
回复
猫哥没他粉丝硬本末倒置,先做好电影,再去想那些收起

次次搞这些就没意思了,有一部让子弹飞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