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乌杰里转身离去,猛龙球队文化中深刻的个人烙印又何去何从

renzhenheader
关注

TA/Eric Koreen

在多伦多猛龙解雇马赛-乌杰里担任球队总裁的消息传出将近一个月后,有一句话仍在我脑海中回响。

Maple Lea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猛龙母公司)首席执行官基思-佩利当时这样说:“我们必须对马赛给予高度的赞誉,因为他打造了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但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是否真正成立,真正的验证是:当那位创建者不再身处其中时,它们是否依然存在、依然繁荣。我相信他所建立的文化和品牌将继续蓬勃发展,因为他希望它们如此。但如果这个品牌或文化在那个人离开后就不复存在,那说明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真正建立起来。”

我不认为佩利的话完全错了,但那种心态其实是相当危险的。这正是许多大公司和小企业经常搞错的地方。所谓“文化”,并不是一套模糊的价值观念,而是一套需要被具体执行和持续维护的价值体系。而这种体系之所以能持续下去,是因为一群具体的人在实践它。虽然这些价值观有可能在某个人离开之后依然存在,但绝不是理所当然的。文化能否延续,最终取决于仍在岗位上的人是否继续践行它。

至于猛龙的情况,我们还得拭目以待。目前来看,乌杰里的一些核心副手仍然在位,其中有可能接任他职位的鲍比-韦伯斯特也还在队中。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里,乌杰里的一些亲手提拔的成员很可能会离开组织,尤其是如果韦伯斯特没有升任总裁的话。

考虑到这一点,我想趁着这个夏季空档期,来重新回顾一下乌杰里曾在多伦多建立的球队文化,或许正是个好时机。先别管那些口号和发布会上的套话了。说实话,每支谈论“文化”的球队,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在强调“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但我们得更具体一点:乌杰里到底做了什么?他又坚信哪些理念?正是这些具体的行为与信念,塑造了猛龙的运作方式。这些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有问题的,才是真正留存在猛龙文化里的遗产。

没有什么比内部球员培养更重要。

在乌杰里刚上任猛龙总裁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就明确表示,自己一直希望球队的替补席末端能够被年轻球员填满。猛龙希望利用这些边缘阵容位置,去培养未来的轮换球员。

这一策略在乌杰里执政初期效果惊人,挖掘出了不少“无名之辈”,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成材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这一理念仍然贯穿了乌杰里整个任期,并始终比“放弃培养、依赖即战力”更接近猛龙的现实。

当猛龙成为总冠军竞争者时,他们在阵容中加入了更多老将来“加固”体系,别忘了林书豪和乔迪-米克斯也随队拿到了总冠军戒指。他们连续三个赛季签下了加内特-坦普尔,尽管对他的上场时间几乎没有期待,但球队深知,对于一支年轻球队而言,穿着球衣的老将声音是无价的。

尽管如此,猛龙始终坚持对球员发展的持续投入。从收购一支发展联盟球队开始,到建设OVO训练中心,这条发展路径从未停止。

如今,猛龙17名拥有保障合同的球员中(包括双向合同球员),有10人仍处于新秀合同期,12人年龄在25岁以下。这些数据再次体现了乌杰里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点:年轻球员的培养不是附属任务,而是球队运营的主轴。

耐心,是至高的美德。

尽管乌杰里在猛龙夺冠前13个月内做出了三项重磅决定,解雇主帅德韦恩-凯西、交易得到科怀-伦纳德,以及在交易截止日前引入马克-加索尔。这些动作让他获得了“果断、大胆”的名声,但实际上,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远比外界所认为的更加审慎、克制。

乌杰里让凯西执教了整整五个赛季,即便在2015年和2017年两个明显存在换帅理由的休赛期,他仍选择信任凯西。对凯尔-洛瑞和德玛尔-德罗赞这对核心组合的长期保留也是如此,尽管其中也包含一些客观条件(比如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的搅局)和交易价值上的权衡,但乌杰里的耐心与信任仍然贯穿其中。

他并不是一个逢低就拆、逢差就换的操盘手。恰恰相反,他相信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关键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刺激。

可以说,乌杰里在某些方面的“耐心”,其实已经变成了过于执着。

以弗雷德-范弗利特、帕斯卡尔-西亚卡姆和OG-阿努诺比这组核心为例,即便在这套组合显然无法打出理想化化学反应、并且继续维持他们的薪资结构不再具备合理性的情况下,乌杰里仍选择按兵不动。他对部分球员的信任,最终让猛龙在交易回报上受损,未能最大化资产价值。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布鲁诺-卡博克洛。尽管这位巴西天赋前锋在效力猛龙期间总共只打了113分钟,但乌杰里还是让他留队了三年半,只因为他曾相信这名“离NBA级别还差两年、再两年”的潜力股。

乌杰里一直秉持的,是“宁可因为给得太多机会而失败,也不愿因给得太少机会而后悔”的理念。只是,这样的耐心,并不总是带来好的结局。

奖赏身边的人

这与前文提到的“耐心”密切相关,也是我在这个休赛期已经写过的主题。从理论上说,这种做法应该会带来更强的双向忠诚:球队对教练组、球员、管理层成员给予信任和回报,换来的应是更深的归属感与稳定性。

但在NBA这个错综复杂、薪资与人际关系高度绑定的生态系统中,“奖赏”往往会变成负担或误判。现实远比理想来得复杂:有时候,你想奖赏的人并不一定回报你以忠诚;有时候,善意的续约反而成为球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这项价值观,对功勋人物的回馈与回报机制,也许是猛龙如今最需要重新审视,甚至彻底放弃的一项信条。

世界不只围着你转

在职业体育界,有许多知名人物都在积极从事慈善公益工作。人们有时会质疑,这些举动究竟是出于真正的善意,还是为了塑造形象。但不论动机如何,正面的行为终归带来正面影响。“为对的理由去做善事”固然值得称赞,但即便是“出于各种理由”做了善事,也依然是一件好事。

对于马赛-乌杰里来说,他将那些对他个人重要的议题,长期、持续、公开地与猛龙品牌捆绑在一起,使它们成为球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非洲巨人”计划、在NBA疫情泡泡园区中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行动,到提升女性在管理层中的角色、聘请专责推动文化与多元包容的高管,这些本可以以更低调的方式执行。

但乌杰里选择主动让这些议题站上舞台中央,因为他一直在强调:这些事,比赢几场篮球比赛更有意义,更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猛龙时代,篮球不再只是比赛胜负,更是一个通往更大世界的窗口。

多伦多蓝鸟队由罗杰斯公司全资拥有,这一点与猛龙、枫叶、以及多伦多足球俱乐部等有所不同。蓝鸟在慈善方面同样做得不错,这类公益项目想必也会在猛龙继续存在下去。

但在一个更具企业结构、更注重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下,尤其当球队由一位风格更加内敛的高管领导时,那些鲜明而直接的价值主张,恐怕将不再那么突出。乌杰里时代所倡导的那种“体育之外的声音”可能会慢慢淡出球队的核心叙事。

挺身而出,为自己发声。

在为多伦多带来总冠军之外,这或许是乌杰里留给这座城市最重要、最难以延续的遗产。在他执掌球队前,猛龙当然也想赢球,但那时球队的气质更像是在寻求外界接纳,而非努力在联盟中脱颖而出。

乌杰里改变了这一切。当然,其中一个关键是他打造了一支持续赢球的球队。但更重要的是,他从一开始就强调:“我们要在多伦多赢球。”这句话甚至成为了球队的口号。

他敢于主动出击,甚至在季后赛中常常先发制人、挑起对抗;他在科怀-伦纳德的加盟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呼吁城市要相信自身作为NBA市场的价值;他在面对法律争议时公开捍卫自己与球队的名誉,始终游走在“强硬表态”与“保持克制”的边界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乌杰里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自信、果敢与城市命运深度绑定的文化气质,恐怕将很难在他离任后继续存在。

猛龙专区 洛城里
阅读 4321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不要太厉害

亮了(68)
查看回复(2)
回复
zxkobe8他的离开对莺歌不知是福是祸收起

一切靠自己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776234429

亮了(34)
查看回复(1)
回复

最大的失败就是这两年OG和西卡交易一拖再拖最后基本得黄了 搞了个莺歌目的不明 过去两年选秀弄俩分卫水平都一般功能比较单一化 培养了巴恩斯基本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