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抗日电影,《南京照相馆》跟《南京!南京》的差别有点大
文/斯嘉丽
《南京!南京》和《南京照相馆》两部电影尝试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日本侵华,各有其侧重点。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南京!南京》爹味更重,而《南京照相馆》详细剖析了日本人,充分共情了同胞。
《南京!南京》强调了日本人的强,《南京照相馆》剖析了日本人的恶
当年看了《南京!南京》,我差点被带偏,真的。
我当时看着日本人祭祀那种威严。我忽然就在想,我们被侵略,是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很差?因为日本人真的很强?因为我们差,我们对日本人,只能臣服?
那种心情,有点像《南京照相馆》结尾日本人在法庭上的狡辩:
如果中国人不反抗。我们不就不会伤害他了啊?(大意)
意思就是我们没有错。我们伤害中国人只是因为他们差又不屈服,导致我们下狠手。
那种心情让我很痛苦。
就像我被人欺负了。我妈跟我说,你没用才会被打,别人强所以打了你,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差在哪。
表面上再说:
落后就要挨打。
实际上说的是:
他为什么不打别人?日本人为什么一打美国就怂了?那还不是因为美国强你们差?
但是看了《南京照相馆》我忽然释然了,我觉得我们之所以挨打,是因为:
日本侵略者本身就有问题。
他们虚伪;
他们是自卑与伪善的混合体;
他们残忍;
他们处心积虑额;
他们狼子野心;
他们从不悔改。
一个人向你挥舞大刀,法律和道德都应该先批判犯罪的人和群体,而不是先批判受害者。
也就是:
受害者有罪论被《南京照相馆》打破了。
我们80后这一代,是被“受害者有罪论”灌溉长大的,无论父母师长还是理中客和公知,都会让我们反省。
所以,《南京照相馆》的视角,让我觉得受到了安慰,我们中国人虽然是受害者,但是应该反省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人,坏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人。
电影把日本人的虚伪通过一个立体的反派,非常令人信服地树立了。
AWP原罪
科普一下,唯一合葬在烈士陵园的日本人叫伊田助男,随着军队来到中国,目睹了日本军队的暴行,下定决心要为中国做点什么,他在部队任军需运输司机。1933年3月30日,日军要求他为前线运输子弹装备,他提前写好遗书,途中枪杀了运输的同僚,然后一鼓作气的把车开入中国兵团的战区,途中为了怕被日军把车开回去,故意把发动机轮胎损坏然后吞枪自尽。。。军用物资共计10万发子弹间接帮助了游击队三个月内拔掉了9个日军据点。。这也是现在国内广电总局明文规定电视剧里日本人不许使用伊田的姓氏!!!!另外附带一张当时他的遗书内容,先生大义,唯一一位让我想送上鲜花的日本人。。
无比正确
人家是日共!
王婆倒挂葡萄架
这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