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电脑怎么选?轻薄、屏幕、续航才是真刚需
“我是医学类专业,该买什么电脑才合适?”虎扑数码种草评测官这期给大家带来医学类专业选电脑攻略~
医学类专业和文科、工科相比,对电脑的需求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既不像工科那样需要高性能跑建模、渲染,也不完全和文科一样只写论文、做PPT。那么,医学类专业的同学到底该怎么选电脑呢?还是按照惯例先梳理清楚医学类专业都有哪些需求。
医学学习过程中,阅读中英文文献、做笔记和写论文是高频操作。这意味着电脑需要具备稳定的性能、舒适的键盘、合适的屏幕尺寸与分辨率,让长时间阅读和写作更舒适,不会那么累。专业课上会有大量PPT、科研图表和实验数据,所以电脑需要能够流畅运行Office、SPSS、GraphPad、Endnote等常见软件。这类软件对显卡要求不高,但对于CPU和内存来说有一定的需求。部分方向(影像学、病理学)会接触到医学影像数据,可能需要打开较大的图片或简单处理影像文件。对于这类情况,电脑需要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和较大内存,否则容易卡顿。医学生常常需要带电脑去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所以电脑的便携性和续航也很关键。超重或续航短的电脑会影响日常学习体验。
总结下来主要需求分为以下四点:
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
课件和科研图表处理
基础图像处理与数据可视化需求
便携性和续航要求较高
在总结完医学类专业的需求之后,就开始根据需求来选择电脑的配置了。
CPU:i5/R5及以上,保证日常多任务不卡顿。如果预算不是很紧张,建议上i7/R7,可以更流畅地处理科研相关的软件。
内存:推荐16GB起步,医学专业处理文献和数据时会同时开多个软件,8GB容易不够用。
硬盘:建议512GB起步,医学文献、图片、实验数据体积较大,所以对于存储量的需求比较大,上大存储可以避免文件没地方放的尴尬和不便。
显卡:医学类大多数方向对显卡要求不高,核显完全够用。如果涉及影像学或三维建模方向,可以考虑带轻量独显的机型。
屏幕:推荐 14-15.6 英寸、2K 分辨率屏幕,色彩还原度好、亮度高,长时间看文献对眼睛更友好,医学生基本上每天都要和很多文献打交道,所以一块好的显示屏对于医学生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重量和续航:建议1.3kg-1.6kg 的轻薄本,续航 6-8 小时以上,更适合带去自习室和实验室。
轻薄本类适合大部分医学生,兼顾便携和办公性能,例如:ThinkPad X1、Dell XPS、华为MateBook、MacBook Air 等(仅供参考)。
性能轻薄本类适合科研或影像方向,性能更强一些,例如:MacBook Pro 14、联想小新Pro、华硕灵耀系列(仅供参考)。
预算有限的同学可以选择价格在 4000-5000 元的性价比轻薄本,满足日常学习也足够,比如Thinkbook16+、RedmiBook Pro 16、小新Pro 16(仅供参考)。
天涯降龙枪
医学生基本上大量时间都在看文献,电子书,所以一个好的屏幕非常重要。相信我,你选什么显卡不如选一块好屏幕,然后就是要轻薄。因为不需要显卡,就买轻薄本就行了。至于续航其实无所谓,你买个那种氮化镓的充电器就行了。其他的,处理器买个7就行了,这玩意更新很快。不要超过1.5KG。别买触屏别买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