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独行侠赛季前瞻:新进攻体系,底层逻辑&问题所在
认真聊聊独行侠。
前言
在选中库珀-弗拉格之后,达拉斯这个休赛期打造了一套非常有趣的阵容。他们在中锋和大前锋位置上储备深厚且体型庞大,在弗拉格打控卫的情况下,甚至能排出一套平均身高207cm的超大阵容——这是一支前场实力强劲的球队。但相比之下,在欧文受伤的情况下,后卫线则显得有些羸弱:
克莱汤普森35岁了。拉塞尔是一名有些水平的球员,但是近几年的身价一直在下滑,到了今年只能领一份迷你中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他的问题)——而在他们身后,就只有克里斯蒂这样偏3D的球员和哈迪这种水平明显不够的球员。
在所有球队都在追求空间、处理球、更高等级后场持球能力的当下,独行侠却选择了拉满前场配置,将后场的希望寄托在欧文能以一个较好的状态回归以及弗拉格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控球前锋上。
这当然是有些反潮流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们又很“现代”——虽然整体体型很大,但是独行侠并不笨重。他们可以在防守端拿出既有体型又可以换防的阵容,也可以在进攻端打得很快。他们阵容中很多人都可以持球,并且做一些处理球。
这支球队,有些让人想到2020年的湖人和2011年的小牛——他们不会让所有人都看好。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毫无疑问具备冲击高上限的天赋——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体型、对抗、防守始终是季后赛中的“真理”。
那么他们究竟会表现如何呢?
或者说,他们究竟想怎样利用他们的天赋、将之扬长避短转化成胜利呢?
从季前赛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独行侠在防守端的表现应该无需担心。
他们有太多能够提供优质护框的球员,不仅是AD、莱夫利、加福德,弗拉格、PJ华盛顿也是侧翼位置上的的顶尖护框好手——这代表了独行侠在正面护框和协防护框上都会是顶尖的。与此同时就像上面说的一样,这些球员都很敏捷,他们不仅可以护框,还可以用他们的长臂和移动覆盖球场,干扰对手的突破路线、传球和定点投篮——以及快速退防。
比起他们的前场防守,他们的领防有些拖后腿。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
独行侠有足够的防守资源守错防(可不止是AD能错防)、守无限换防、守延误(即便一名内线球员延误出去,他身后还是有足够的护框能力兜底)——这些都能对领防形成帮助。而且只要独行侠能够保护好篮筐、守住底角,通过持球三分、中距离和侧翼定点来惩罚他们在常规赛本身就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
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拿上克里斯蒂——我只是怀疑他们有没有这么做的必要而已。
总之,如果独行侠在新赛季没有成为一支防守强队我会有些意外——这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们暂且不做这种预设,如果到时候真的发生了我们再来探讨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独行侠更需要“下功夫”的方面:进攻。
独行侠是一支缺乏拉开空间能力的球队。
莱夫利和加福德都是不会投篮的内线。戴维斯想要和他们同时在场,但戴维斯在三分线外也会被对手放空。PJ华盛顿和弗拉格可以投三分,但产量和稳定性并没有达到那种对手必须贴防的水平——独行侠的三分投篮能力,几乎全部集中在相对羸弱的后场:克莱和拉塞尔,以及克里斯蒂身上。
独行侠一般只会让其中两人同时在场(否则他们就得让自己豪华的前场坐板凳)。而如果他们选择只让其中一人上场(比如让弗拉格打控卫的首发),那么空间还会变得更糟糕。
这导致了独行侠很少拥有正常的挡拆进攻环境。
以这个回合为例。
弗拉格和戴维斯打清空一侧挡拆,AD的掩护很好的挂住了领防的乔治,弗拉格将之完全甩在身后——但突然,他发现自己的面前还是有四个人。
莫名其妙放空克莱协防的贝利暂且不提,努尔基齐这个回合的站位基本代表了独行侠的挡拆环境——按正常的人盯人防守,这个回合侧翼45度的防守球员(努尔基齐)应该待在罚球线上方靠右侧的位置,就像这样:
但实际呢?努尔基齐收缩到了合理冲撞区的顶部,而且还在向左侧移动,几乎是站在了一个正面护框的位置上。
而面对这种级别的收缩,我们能看到——新秀弗拉格还是比较难冲框,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抛投或者急停跳投之类的技术,同时给AD的传球路线也被封死——那这种进攻选择的收益显然就降低了:
(很快独行侠又打了一侧清空一侧的弗拉格AD挡拆,这个回合他们让莱夫利给底角的华盛顿设置了一个背掩护,试图以此逼迫爵士回到正常的防守站位上——但我们看到了,爵士根本不理你——你要传底角PJ就传吧,反正不能攻框)
空间不好,怎么办?
独行侠季前赛展示了两种解法。
1、降低落阵地战的频率。每个回合都努力尝试打出早期进攻(Early offense)和转换快攻。
解决阵地战空间滞涩,最简单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速——尽量避免过多的落入阵地战,尝试用早攻和转换打对手立足未稳。事实上在现代篮球中,所有球队都在尝试这样做。但不是所有球队都拥有独行侠的天赋:
独行侠有双塔,而且两人皆能护框、快下,这意味着他们天然就具备打早期进攻的最完美配置。
五年前,洛杉矶湖人曾使用这种打法获得过成功——那是一支同样空间滞涩的球队。彼时,他们也有两名大个,安东尼-戴维斯常常在换防干扰投篮后直接快下,篮下有麦基/霍华德/勒布朗保护篮板,在抢下篮板后,勒布朗/隆多迅速长传找到篮下的戴维斯,形成了湖人队的一种标志性打法:
此外,他们还可以进行快速的“Drag”挡拆、清空底角的“Empty screen”以及打“Pistol”(手枪战术)等配合。
如今,独行侠拥有与那两年湖人非常相似的配置——安东尼-戴维斯,另一名大个子,能够快速上球和打快速挡拆的球员(弗拉格/拉塞尔)——他们甚至还拥有湖人那一年的教练杰森-基德和弗兰克-沃格尔!(但主帅和助教的次序调换了)
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在季前赛中复刻这种进攻。后续的文章中会展开复盘。
此外,不仅中锋位置,独行侠在其他位置也拥有许多适合打快的球员。
他们有多名在开阔场地下有不俗冲框以及篮下终结能力的球员:戴维斯、弗拉格、PJ华盛顿、马绍尔,甚至克里斯蒂也有不错的身体素质。
这些球员都能运球冲框。在空间滞涩的半场阵地战中也许不好发挥,但是在转换中是另外一码事——在开阔场地下一对一,AD、弗拉格、PJ的对抗和冲击力能帮助他们吃掉大多数对手——当他们同时在场时,更是会出现不少的错位,快速转换和早期进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体型优势。
除此之外,攻框也不是独行侠在快速进攻中的唯一选择——克莱汤普森可能是历史最好的转换三分投手之一,拉塞尔也同样擅长转换进攻三分——他们可以直接出手,让快下的大个抢篮板;也可以作为冲框受阻后的手递手第二选项。
不过,无论你如何尝试推快。一场比赛还是会有大量被迫落下阵地的回合。而且随着季后赛轮次深入、对手退防能力提升,阵地战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所以独行侠也准备了阵地战中解题的方法:
2、以内线的高位策应展开进攻,首先替射手寻求投篮机会以及切入机会,再利用射手的牵制力创造清空一侧的单打机会。(同时强调坚决的攻击close out)
独行侠有许多可以打低位的球员,也有两名出色的射手,但他们的低位进攻球员视野和出球能力存在瑕疵,也没有那么擅长要位,不能像约基奇或奥尼尔那样直接在低位做轴带动全队。
所以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大个子在高位以掩护的方式做轴,不求他们能传出精妙的传球,而是利用他们的掩护质量和射手的投篮威胁去考验对手内线的防守位置——如果射手得到空间就出手投篮,如果射手没有得到空间则说明对手内线可能离开了禁区,可以下顺/让另一名内线球员进行快速的低位/面框单打:
这个回合是独行侠对阵湖人的开场战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独行侠采取5-out阵型来进攻。
战术的第一重威胁:上线三人配合,莱夫利给弗拉格做手递手,随后弗拉格又和侧翼兜出的克莱做运球手递手——这里形成了一个“Miami”战术的雏形:
“Miami”,即侧翼/底角的射手兜出,先和运球的球员做手递手掩护,再接弧顶中锋的掩护投篮或突破。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独行侠的第一重跑位正是这个战术——但是,这里区别来了:独行侠并不希望这只是一个简单的“Miami”,所以克莱没有选择使用莱夫利的掩护,而是选择了拒绝掩护(Reject)切入内线——如果这里文森特选择提前抢过掩护,克莱就会获得空切上篮的机会。
但文森特没有失位,于是独行侠迅速进入战术第二重设计:“STS”(screen the screener,为掩护者做掩护)。
克莱切入意识到没有机会后,马上卷切到肘区,替45度的戴维斯做掩护,让戴维斯切入左侧低位,同时自己在掩护后迅速外切,借莱夫利的掩护投篮。战术示意图如下:
这个“Miami+STS”战术能够形成多个得分机会——克莱三分、克莱切入、AD低位接球快速单打、克莱切出投篮——独行侠这个回合通过了最后一种方式得分,因为湖人队选择了在克莱给AD掩护时双人包夹AD。实际球员可以根据防守自由的选择终结方式。
而这也正是独行侠阵地进攻概念的一个完美体现。
接下来,我们通过复盘的方式,让大家更具体的感受一下独行侠的早期进攻和阵地阵进攻两种打法,并聊聊独行侠的问题。
早期进攻/转换快打
先从最具标志性的快下早期进攻开始:
独行侠季前赛的第一粒进球,就是来自于戴维斯标志性的快下早期进攻——这个回合非常有标志性。AD在弧顶,弗拉格作为底线协防人盖掉了对手的上篮,AD马上快下,由拉塞尔推进送出一记空中接力。
第二场也有这样的回合。
独行侠拿到篮板,PJ华盛顿立刻往前甩给马绍尔,弗拉格手指前方,马绍尔运球迅速推进——AD早已在篮下等候多时,马绍尔高吊,AD起飞重扣。
弗拉格也经常成为独行侠早期进攻中的快下接球目标。
依旧是防守成功后所有人迅速推进——弗拉格一马当先跑在最前,拉塞尔在运球过程中观察,当看到弗拉格跑出空位,立刻一记中场长传,弗拉格起飞双手砸扣。
这两个回合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独行侠的早攻风格——在拿到球权后,弗拉格会迅速迈开大步快下,而独行侠会将球快速给到有长传能力的球员,由他们给快下的弗拉格送出长传。
可以看到,天赋以及纪律性不够的阵容对这种天赋碾压式的打法毫无招架之力,湖人的第三阵容在退防中根本来不及找到正确对位——弗拉格很容易就能获得错位(因为一般球队在上线也就是退防第一线的通常都是小个球员),而在开阔的场地下,弗拉格对于小个球员来说几乎是无法防守的。
不仅弗拉格和戴维斯可以成为早攻中的目标,莱夫利、PJ华盛顿等球员其实都可能担任这个角色:
这个回合,莱夫利担当了早期进攻中快下的角色——虽然他没有扑出去投篮,但我们可以看到莱夫利的冲刺速度非常快,足以帮助他超过大部分的内线对手——莱夫利从弧顶切入内线,对手就必须有人来看管他,于是底角的克里斯蒂得到了大空位的机会。
而假如对手退防的人数不够,又不愿意离开底角呢?
结果当然就是莱夫利接球扣篮了。
(这个回合莱夫利跑得可真快...)
这就是独行侠季前赛一直在做的事:利用自己阵容的天赋优势以及深度优势(独行侠的阵容深度是很不错的),考验对手的退防速度以及天赋和体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常规赛也会继续这么做。
而当然,早期进攻和转换进攻还有非常多种进攻方式:
比如AD的反向挡拆,是上赛季在湖人就很常见的打法。
AD直接自己持球从后场运到前场,鲍威尔站弱侧一内四外站位,克里斯蒂从强侧底角上来做幽灵掩护,顺便形成清空一侧(Empty),AD利用这个空间变向直冲篮下,转身绕开协防,抛投打进,展现后卫技术。
还是一内四外站位,AD在槽位(slot)落位,PJ华盛顿运过来和AD打弧顶手递手(DHO),AD利用掩护带来的一小点空间加速突破,扛开马尔卡宁,中投命中。
还有以下这种展开方式:
同样是AD持球过半场、一内四外站位,拉塞尔上来给AD反向挡拆,对手双人包夹戴维斯,于是戴维斯回传外弹(Pop)的拉塞尔,三分命中。
此外还有转换进攻中的back door空切:
季前赛中,这一战术主要由克里斯蒂执行——小克会向拉塞尔的方向快速移动一步,让对手以为他要和拉塞尔挡拆或者手递手,但随后克里斯蒂立刻反跑back door空切。
这一招在对阵雷霆第三阵容时屡试不爽。
他们还尝试了大量的转换进攻一条龙。
弗拉格转换一条龙。
华盛顿转换一条龙。
就连克里斯蒂也有这样转换从后场一条龙半转换强攻的回合。
上面说过——独行侠有很多在开阔场地中难以阻挡的球员。而且你可以发现这些回合都是多线快攻。
不断地尝试提速,从季前赛来看确实很好的发挥出了独行侠的运动能力和体型优势,给独行侠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得分机会。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例子:
弗拉格快推半转换,吸引到了两人防守,于是切入的PJ华盛顿就有了直冲篮下挑战护框的机会。
克莱快速推转换,对手在退防中立足未稳,选择了优先封堵篮下,于是弗拉格获得了攻击close out扣篮的机会。
弗拉格抢断后迅速反击,虽然自己没能成功冲框,但是队友多人跟进,鲍威尔接传球获得了上篮机会;
又是一次抢断快攻,弗拉格运球冲刺,一路上超过多名防守球员,吸引到对方退防收缩,分球跟进的马绍尔,马绍尔再攻击close out,吸引协防后助攻篮下莱夫利上篮。
抢断反击后,弗拉格运球冲刺吸引防守——对手为了防守他不得不放空了快下的克莱汤普森,克莱三分命中。
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独行侠的快下转换不仅仅是他们身体素质最好的球员在打,他们的快是全队的快——全队所有球员在拿下篮板的那一刻都会全力冲刺,形成多线快攻。而且在快攻中有具备不同威胁的球员——有无球快下的球员、有持球快下的球员、有投转换三分的射手、也有上来做假掩护空切的球员和跟进的球员。
这毫无疑问让他们的转换进攻变得更难防了。
而他们这么做的资本,就是他们的深度。
“这让我们整个团队都更有信心——因为我们知道对手会被我们的阵容深度所震慑。首发对首发没问题,我们的首发五人非常出色。再加上替补阵容,我觉得我们可能是全联盟最有深度的球队之一。”克里斯蒂说。
季前赛的样本较小,后续让我们期待看到独行侠更多的早攻/转换打法。
接下来我们聊聊阵地战。
高位策应/无球掩护/切入配合清空一侧单打
在上面的概述中,我们已经聊过独行侠喜欢以内线的高位策应开启进攻以及为什么他们喜欢这样做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看一些案例以及招牌战术:
独行侠季前赛的第一个回合,就是5-out(五外)站位开启的高位手递手——弗拉格出球槽位的莱夫利,拉塞尔从侧翼插入中路给弧顶的弗拉格做一个“Wedge”掩护,要到换防后,立刻和莱夫利打手递手投篮。
这就是我概述中所说的——利用射手的投射威胁去考验对手内线的防守位置——像这个回合,雷霆的内线不出来,拉塞尔就会得到空位投篮的机会。
继续看。
高位的策应当然不局限于手递手。
独行侠也会让AD在槽位持球,因为AD拥有从三分线外持球单打的能力,所以独行侠选择让弗拉格沿底线空切到另一侧,为AD清空一侧的空间——如果对位弗拉格的协防人不离开强侧怎么办?前面写挡拆时我们就见过这种清空——那就让AD直接传球找到借“Exit”掩护空切到底角的弗拉格。
这样的传球虽然具备一定难度——但我们看到了:AD还是有能力完成。
而后续,弗拉格可以投篮,也可以攻击close out然后攻框或者传球。
因为内线球员不可能一整场攻框/快下,而且还要兼顾防守,独行侠似乎很注重在进攻端给他们的持球明星们节省体力——表现就是他们会孜孜不倦的寻求一些给射手设计的无球掩护战术:
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是一个独行侠24秒的回合,但很能看出他们在进攻端想打什么——先是AD和弗拉格在槽位手递手,同时拉塞尔从另一侧槽位切入——这是这次进攻的第一机会,但拉塞尔没有获得空位,于是克莱从底角“Shake”上来填补拉塞尔的位置,弗拉格迅速回球戴维斯,给克莱再打一个“Chicago”(无球掩护+手递手掩护)。
这是一个有些普林斯顿进攻概念的回合——采取一内四外站位,一名内线再槽位做策应,球队围绕他进行切入、无球掩护以及重新填补位置(Fill)——只不过通常普林斯顿进行高位策应的是“一内”,而这个回合独行侠策应的球员变成了“四外”中的戴维斯。
那么这个回合能看出独行侠的什么概念呢?
我认为是他们其实不想轻易的落入“用单打解决问题”的步骤,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希望更多利用戴维斯们的威胁,去给阵容中其他球员制造机会,从而达到替核心减负的目的——AD已经是一名老将了。他的打法对身体负荷很大,所以独行侠不想让他过早的承担太多。
季前赛前几场,AD的得分很低正是与此有关。而到了最后两场,你能明显感觉到AD更多的“发力”了——除了更多个人进攻和战术权重,这还体现在他更多承担了战术失败后的硬解:
季前赛最后一场打湖人,上线的莱夫利和克莱的手递手没有出机会后,独行侠迅速把球交给底角“Shake”上来的戴维斯,同时原本空切到右侧底角的弗拉格迅速空切回左侧底角为戴维斯清空一侧——湖人还是一定程度上忌惮弗拉格在底角的投射,文森特没有留在禁区协防,于是戴维斯低位一打一轻松吃掉八村垒。
这是一个“Iverson cut”(在两侧high post为弱侧横切的球员设置双掩护)的战术。但克里斯蒂没出机会,于是他立刻向右运球突破,同时右侧高位的华盛顿也马上下顺——他们的意图?为戴维斯清空弧顶面框单打的空间。
随后,在空间出现的一瞬间,克里斯蒂回传戴维斯,戴维斯接球立即犹豫步突破,造成海斯犯规。
又是一个有点普林斯顿概念的战术——但区别在于,这个回合在一系列空切、手递手、pindown掩护、exit掩护没出机会后,独行侠没有任何犹豫,就将球给到了低位的戴维斯。(当然也和戴维斯这个回合初始就获得了巨大错位有关)
随后戴维斯低位单打,湖人只能包夹,于是戴维斯内传内莱夫利,篮下擦板打进。
这个回合则更加简单明了——上线手递手没出机会?没关系,为戴维斯拉开了空间就行。戴维斯立刻转身单打。
通过这些回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独行侠的进攻概念——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以内线的高位策应展开进攻,首先替射手寻求投篮机会以及切入机会,再利用射手的牵制力创造清空一侧的单打机会。不让对手舒适的站在协防位置上。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些季前赛独行侠打得比较有标志性的固定战术:
这是一个“Cross Screen”(篮下交叉掩护)+“Stagger”(无球双掩护)的战术,是我记录的独行侠季前赛打得最多的固定战术。
其核心目的就是我们这个章节一直强调的——大个替射手掩护为射手创造机会,同时射手的跑动为大个子拉开空间。
为什么这个回合弗拉格在低位接球,对位AD和鲍威尔的球员没有第一时间协防/包夹?自然不是因为他们忌惮AD和鲍威尔的投篮——而是因为他们忌惮克莱的“Stagger”,需要随时准备扑出干扰克莱。(当然这个回合最后执行的不是很好)
独行侠很快再次打了这一战术,这回是由拉塞尔担当跑动射手的角色,但被雷霆的换防化解了——同时由于低位是克里斯蒂,也没有出机会,最后只能再回传莱夫利,由拉塞尔和莱夫利打一次手递手,分球shake上来的克里斯蒂三分不中。
这个回合其实涉及到一些我后续要讲的“问题”的部分。并且也同样看得出独行侠在季前赛初期对于创造外线投射机会和普林斯顿概念的强调。
先按下不提,继续看战术。
这次的战术就打得比较成功,克莱成功利用掩护杀入内线,造成犯规。
对阵爵士,独行侠也在开场打了这一战术——这次是克莱stagger接球后,回传“Flare”的戴维斯清空一侧单打的展开。
当然,如果对面防守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战术还有直接通过第一重“Cross”掩护得分的选项。
而到了最后一场,我们还是能明显的看到独行侠在战术中加重了AD个人进攻的比重——AD在这个回合,比前面几个回合更坚决地执行了清空一侧单打。
此外独行侠还打了很多的Pin down以及空切的战术:
莱夫利高位策应,弗拉格假装手递手,实则给底角的克莱做pin down掩护,克莱接球投篮。
依旧是莱夫利槽位持球,和戴维斯打4-5号位手递手,假装下顺,实则为克莱设置pin down掩护——两人互相为对方制造空间。
莱夫利弧顶接球发牌,弗拉格在弱侧给拉塞尔做pin down——湖人竟然两人包夹拉塞尔,于是弗拉格立刻“Pop”外弹接球,突破攻击close out拉杆上篮。
同样是利用掩护,让射手和掩护的前场球员互相创造空间,以避免对方可以舒适的站在协防位置上。
空切系列的战术。
莱夫利高位持球策应,克里斯蒂朝他刺探一步假装手递手,随后立刻反跑空切,接传球得分。
又是同一个战术,克里斯蒂这个回合没能跑出机会,于是顺势给底角的AD做“Flex”掩护让AD切入中路,AD接球以单打终结。
很快独行侠又打了另一种空切战术——莱夫利高位持球,弗拉格假装给克莱做pin down突然切入,随后克莱向高位的莱夫利冲刺一步,假装要接手递手投篮,但同样立刻反跑V-cut切入,完全骗过了防守球员,接球上篮得分。
打湖人这个回合,先是克莱跑一个slot cut,随即弗拉格假装手递手v cut晃飞了范德比尔特切入重扣也非常经典。
独行侠的战术打法当然还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上几个招牌的打法已经能将他们进攻体系的概念呈现的很清晰了——篇幅原因,更多的战术就不一一展示了。
接下来说一些独行侠季前赛进攻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我的看法。
问题
对于球队的空间问题,独行侠教练组给出的解决方法不可谓不合理,战术设计既切中要害、种类和变化也足够丰富——不过这就说明他们一定能够解决阵容所带来的问题吗?
我看依然未必。
在我看来,独行侠的进攻体系重目前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部分战术环节缺乏有足够执行力的球员。
或者说白了,他们的一些球员不够好。
比如传球环节。
虽然他们有很多球员可以传球,但他们的传球质量并不稳定:
这两个回合是很好的例子。
戴维斯在干扰投篮后快下,在篮下也拥有错位,原本应该是标志性的早期进攻回合,但最终却以失误告终——原因就是拉塞尔的传球不够快速以及精确。
这个回合,标志性的内线高位策应,克里斯蒂面框切入后溜底线借exit掩护——为什么底角三分机会最后没打出来?
不是因为掩护和空切不够好,是因为弧顶负责支配球的哈迪掌握不好传球时机。
随后,在边线球布置给克莱的无球掩护战术中,哈迪再次传出离谱传球。
哈迪的持球水平,根本不支持他打出战术的威胁——他只能机械化的执行,根本不管队友是不是真的处于很好的位置上——华盛顿这个回合攻击close out失败,一大半原因是哈迪完全没吸引到侧翼的协防,甚至带过来了额外的防守人。
我知道可能有些侠迷说“哈迪还值得一喷吗?”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欧文归期未定、埃克萨姆长期打打停停的情况下,独行侠在拉塞尔身后的控卫,确实只有哈迪和新秀小内姆布哈德了。
而“球员成色不足”这个情况也不仅发生在传球环节——独行侠的进攻体系希望射手扛起产量,但是克莱-汤普森已经不是当年单节37分的那个他了,他的腿部爆发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射速和投篮稳定性因此比起巅峰都出现了下滑,而拉塞尔在更高级别的比赛同样有稳定性的问题,还可能因为防守无法上场——独行侠是无法确保他们48分钟都有高质量射手在场的。
因此,他们甚至不得不让更偏定点的克里斯蒂去执行一些跑动射手的战术。效果可想而知:
(克里斯蒂打“Chicago”,球陷入停滞)
同样“承担过难任务”的问题也发生在其他球员身上:
弗拉格想担当持球三分手,但他的信心和出手速度并不稳定;戴维斯在cos小萨博尼斯,显然他的传球也并不总是那么好;
独行侠的进攻强调坚决的攻击close out。但哈迪突分马绍尔定点突破的组合显然不会每次都奏效;
PJ华盛顿推进转换,碾压错位——但当协防到来,他将球传出去,底角的球员并不总是能将这些传球转化成助攻;
克里斯蒂突分马绍尔定点突破。这样的组合甚至无法攻破克洛克的防线。
最后一场季前赛,在独行侠和对手都更认真的情况下,独行侠将许多精妙的进攻战术最终打成了“AD在不同区域单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这反映了独行侠的战术设计虽然巧妙,但实际上破防能力最强的还是在他们的终结环节——也就是戴维斯和弗拉格的身上。
早攻、空切、跑动三分、转换三分(独行侠最多的一场出手了52记三分)、攻击close out,你会发现独行侠所依赖的,大部分是一些“破防能力”比较低的内容。
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两杯毒药”或者“无解杀招”。
因此,他们也不追求进攻回合的精致、不追求完全的空位机会,给人的感觉只求在对手阵地战完全落位完成之前,抓住一些“中等程度”的机会——他们就像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一支进攻顶级的球队,只求让自己不要成为进攻最差的球队。
他们的进攻体系,在追求的其实是一套篮球场上的“中庸之道”。
也许独行侠已经采取了“最佳方案”,但我们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凯里-欧文回归之前,一些对于进攻的担忧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而对于这支球队来说,进攻决定上限、防守决定下限——独行侠的进攻打法,就好像默认自己是一支防守强队一样。
如果他们确实是,那么我觉得他们维持一个中游/中下游的进攻并不困难。战绩也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他们不是——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对于独行侠来说,他们前半个赛季的主题将是:“付出额外的努力(防守和推快)来尽量稳住战绩,等待一名关键球员的回归来让球队产生质变。同时要祈祷目前的核心球员不要出现伤病。”
等待......对于安东尼-戴维斯来说,这剧情是不是有点熟悉?
感谢你耐心读完文章,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和推荐,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陈深的十日谈

请再等一下z
这球衣我以为凯尔特人

水煮大地
请扪心自问,今夕是何年?汤神不下滑,能到独行侠?

传球大师恩比德
这个首发太缺投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