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杂谈]我在NBA的起步,就像缅因州冬天的第一场雪

header
关注
此帖为播客帖,点击升级到最新版本可播放音频

[篮球杂谈]本期内容:挣扎中的状元郎

我在NBA的起步,就像缅因州冬天的第一场雪,寒冷而真实。北京时间11月2日,墨西哥城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主场,我全场14投仅3中,三分球6中2,罚球8中8,拿到16分8篮板4助攻1抢断,却有4次犯规和1次失误,正负值-12。我们以110-122输给了活塞。这是我NBA生涯的开局——挣扎,却真实。

截至11月2日,我为独行侠出战了6场比赛,场均出战32.5分钟,得到13.8分6.5篮板3.0助攻,但投篮命中率只有37.3%,三分命中率28.6%,唯一的亮点是罚球还保持着100% 的命中率。在NBA官方公布的最新新秀榜中,我屈居第四,落在76人埃奇库姆、灰熊考沃德和马刺哈珀之后。

从选秀夜的聚光灯到NBA实战赛场,我带着小镇的坚韧,学习迎接一切挑战。“只要一眨眼,你就会错过这座小镇。”这是人们对我的家乡缅因州纽波特的形容。三千人口、两家加油站、一家药店和一家沃尔玛,这就是我成长的全部世界。而如今,我作为2025年的NBA选秀状元,站在了篮球世界的最高殿堂。我出生在一个篮球家庭,我的父母都是当地的篮球明星。父亲拉尔夫大学时效力于东缅因社区学院,母亲凯利则曾代表缅因大学在NCAA锦标赛取得了校史上唯一一场胜利。父母在一座由20世纪40年代军械库改建的篮球场相遇相爱,那座球场离我家只有几分钟步行距离,成为了我童年最常去的地方。

我们三兄弟——哥哥亨特、双胞胎兄弟艾斯和我,从小就在篮球氛围中长大。冬天,我们会用铲子在雪地里挖出一块地方,然后戴着手套打球。我的好胜心从小就燃烧得旺盛,哥哥艾斯曾说我总是想赢。妈妈也吐槽过我:“他样样精通,简直烦人,而且他什么都得赢,甚至连乒乓球和投沙包都是如此。”我与妈妈的单挑持续了整整六年,她从不让我轻易获胜——跳投时她会封盖,防守时她会低位背打。直到六年级,我在一次单打中让她半月板撕裂,我们的竞争才终于结束。

高一那年,我带领默默无闻的诺科米斯高中取得了21胜1负的战绩并夺冠。决赛中我一人包办了22分16篮板,几乎占了全队得分的一半。作为新人,我当选了全州最佳球员,让我们这支无名球队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但小城终究装不下我的篮球梦想。缅因州的比赛水平太低了,为了接受更大挑战,父母做出了艰难决定:全家搬到佛罗里达,让我转学到篮球名校蒙特沃德学院。这也是我和双胞胎兄弟第一次离开家乡。而我父母做得更彻底——他们干脆卖掉了家乡纽波特的房子,成为“陪读家长”。父亲拉尔夫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在家乡有很多朋友,但我们明白和孩子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在选择杜克大学时,很多人都说我提前一年就预订了NBA状元。但对我来说,大学生活不仅仅是通往NBA的跳板。初次体验大学篮球,我场均能砍下19.2分,投篮命中率高达48.1%,三分球命中率也有38.5%。我收获了奈史密斯奖、约翰伍登奖和美联社最佳球员奖等荣誉,成为安东尼·戴维斯之后又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大一新生。然而,我最珍视的不是这些个人荣誉,而是与队友们并肩作战的时光。今年NCAA疯三四强赛,杜克大学67-70惜败休斯敦大学遭逆转,止步半决赛。我空砍27分7篮板4助攻2抢断3盖帽,最后一投弹框而出的画面,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赛后我没有接受采访,选择用沉默消化这个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几周后我依然难以解释,为何最后35秒仍领先6分的我们会输掉比赛。但这就是篮球——它不会总是如你所愿。

早在一年前的美国男篮训练营里,我的名字就已经响彻全美。在那支堪称“2008年后最豪华”的美国男篮,17岁的我是由NBA年轻球员组成的“精英队”里唯一一位大学生。而上一次以大学生身份加入“精英队”的球员,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马库斯-斯马特和道格-麦克德莫特。当独行侠以1.8%的概率抽中状元签时,我的心情复杂难言。有人问我:“如果可以再跟那些家伙当一年队友,保留原班人马,我绝对会这么做。”但这并不现实,进入NBA的机会不容错过。

当选2025年NBA状元,仿佛是一个轮回。从那个在雪地里戴着手套打球的小镇男孩,到如今站在NBA舞台中央的状元秀,我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谈到在独行侠开始的新生涯,我感到兴奋:“我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并非很多的状元能拥有这样的机会。能和AD、欧文、克莱这样的高水平球员一起效力于一支球队。”“我想成为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向他们学习。我认为AD是一位非常棒的榜样,他在攻防两端的出色表现以及对胜利的影响,会成为我的绝佳榜样。”我不会将任何事情视作压力,并不担心要达到某些球员的期望或类似的事情。我只会做我自己,并努力每天都取得进步。

新赛季开始,主教练基德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欧文因伤缺阵的情况下,让我担任持球组织者的角色。这不是传统的控卫,而是作为组织前锋来培养,旨在强制开发我的持球威胁。我身高2米06,体重100公斤,是一名前锋。在整个高中和大学生涯中,我从未打过控卫。如今在NBA这个世界最高篮球殿堂,他们却要求我运球过半场、组织进攻、为队友创造机会。这就像一个刚学会爬的婴儿,还没走稳就要学着跑。

10月30日对阵步行者的比赛,可能是我开赛以来最好的表现。我全场11投6中,拿下15分10篮板4助攻1盖帽的两双数据,帮助球队以107-105险胜对手。那场比赛,我超越勒布朗-詹姆斯,成为NBA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双先生,同时也是NBA引入三分线后多次拿到两双最年轻的球员。但即使是那场看似表现不错的比赛,作为持球者,我的传控水准仍旧不达标,多次被对手抢断,也没能撑起稳定的组织者角色。

尽管开局挣扎,但我明白这一切的意义。基德教练曾在字母哥生涯初期扮演了重要的导师角色,对于才18岁的我来说,与暂时在争夺最佳新秀中落后相比,抓住欧文缺阵这一机会开发持球能力显然更加重要。我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防守天赋与能力,让我的下限非常高,几乎不可能水掉。开季至今的挣扎只是提升上限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痛苦。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培养未来年度第一队的过程有时像等网络下载:需要时间、偶有中断。在杜克时期,我整个赛季共打了37场比赛,场均出战30.6分钟,可以得到19.2分、7.5个篮板、4.2次助攻、1.4次抢断和1.4次封盖的全面数据。如今在NBA,我需要重新找回那种全面性。

回顾这一路,从缅因州的小镇到NBA的璀璨舞台,我深知自己的根在哪里。那些在雪地里戴着手套打球的日子,那些与母亲单挑的岁月,那些为了比赛全家奔波的日子,都塑造了今天的我。新赛季才刚刚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会记住妈妈的话:“如果你发现你是球场上最强的球员,那你得去找个新的球场打球。”现在,NBA就是我的新球场,这里有无数比我更强、更经验丰富的球员,我渴望向他们学习。我不会将任何挑战视为压力,只专注于每天变得更好。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比赛中,我都会全力以赴,就像我从小在缅因州小镇上一直做的那样。选秀夜那天,当我站在台上与总裁握手时,想起了缅因州小镇的那句老话:“到了锦标赛期间,最后一个离开小镇的人会主动把灯关掉。”但如今,纽波特的灯光依然闪亮,为一个雪地里练球的少年而亮。而现在,我要把从小镇学到的坚韧、勤奋和团队精神,带到NBA的赛场,迎接作为状元秀的每一个挑战,书写我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湿乎乎的话题篮球类热门播客
阅读 1388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层樓

亮了(12)
查看回复(3)
回复

新的风雪哥